即使到了这一步,荆轲仍然没有完全放弃,《战国策》上说:“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荆轲似乎还在拖延,不肯动身。太子丹忍无可忍,再次上门质疑:“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你是不是不想去,那我就先派秦武阳去了。太子丹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拿话挤兑荆轲。荆轲终于发怒了,这才决定出发,然后有了易水河畔的那一幕悲凉场景。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苏东坡说荆轲爱好虚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接下这么一个伟大、又是必死的任务,史书的字里行间透出,荆轲不见得真心实意想去刺秦,至少是不积极的。但不去的话,名声就彻底毁了。
我们不是说荆轲够不上英雄,仅凭他惊天动地的那一刺,就足以流芳百世。但历史人物跟我们现实中的人一样,不会是脸谱化的,同样充满着复杂的人性。也许,这样的英雄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吧。
【参考文献:《战国策》、《解开历史的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