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与北魏的战争贯穿了柔然汗国的始终,因为柔然与鲜卑人一样都想入主中原,成为华夏之主,这一点从上文中柔然给南齐的国书便能看出来。
柔然汗国的全盛时期,也是其建国之初,时间大约从公元410年到425年,当时的柔然势力遍及大漠草原: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向西进入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是北魏的劲敌。
在柔然、北魏、南朝三国之中,北魏位于中间,既要与南朝相争,又要防备柔然的入侵,从地缘的角度来说最为不利。柔然的强大是北魏与南朝相争的后顾之忧,而北魏的强大同样也阻挡了柔然的入主中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期,是北魏具有优势的时期,拓跋焘曾七次亲征并大败柔然。
公元429年,拓跋焘大败柔然,率军追至兔园水(即推河,今蒙古吐沁河),之后“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今甘肃省弱水),北度燕然山(杭爱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此战后,柔然和高车先后归附北魏者,有30余万,柔然元气大伤。
不过整体来说,北魏与柔然之战,各有胜负,与国力和皇帝对外的态度也有关系。魏孝文帝即位之后就放弃了只靠武力进攻的方式,并开始与柔然互遣使者。柔然与突厥
北魏的灭亡,早于柔然。
公元534年,经历了六镇之乱和河阴之变的北魏一分为二,即西魏(北周)和东魏(北齐)。
北魏亡,柔然兴。
然而,柔然的一度复兴不过是回光返照,因为另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开始崛起,这便是突厥人。
突厥,本是柔然的锻奴,也就是铁匠,在公元6世纪中叶开始强大起来。
公元552年,突厥因求婚于柔然被拒,遂联合高车共击柔然,柔然的阿那瓌可汗兵败自杀。
之后,柔然王室逃奔北齐,留在大漠的族群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不久,东部柔然又被突厥击败而逃奔北齐柔然王室庵罗辰等逃至北齐,次年,东柔然又想返回大漠而被北齐击溃。
公元555年,突厥击败西部柔然,这一部分柔然逃奔西魏,之后西魏在突厥人的强大压力下将柔然国主以下3000余人交给了突厥,这些人后来全部被突厥人所杀。
据说,进入欧洲的阿瓦尔人便是西迁的柔然
至此,柔然在突厥的追击下彻底灭亡,退出了我国的历史舞台,而留在漠北的柔然人逐渐融入了突厥和契丹人之中。
与北魏相比,柔然的问题是没有能够入主中原,它虽然曾想与南朝共击北魏,但同样没能实现。
三国之中,北魏这一支最终统一了天下,于是北魏成了正统,柔然被描绘成了智力低下的虫子——蠕蠕,比较起来,这一称呼比华夏族当年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犬戎”还过分。
PS:如今大热的《花木兰》,故事其实就是北魏与柔然战争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