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几位皇帝,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十分的多,就连24岁的顺治帝都有八子,康熙皇帝更是有35位皇子,难怪会出现九子夺嫡的现象。
乾隆时期,虽然自己有十七个皇子,可长寿的乾隆皇帝熬死了自己众多儿子,乾隆最开始立嫡子永琏为太子,不想这位皇子九岁病逝,后来又立自己喜欢的七子永琮为太子,永琮两岁便染天花而亡,之后乾隆一直没有立太子,直到乾隆三十八年时,乾隆再次想要立太子,这时乾隆的皇子仅剩7位,其中皇四子和皇六子已过继给别人为嗣,此时的选择仅剩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颙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虽然年长,但为人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不好,并且乾隆曾经公开场合批评过他;皇十一子永瑆,文采十分优秀,但是不重视骑射被乾隆皇帝嫌弃,并严厉批评过;皇子十二子永璂,本是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所生,地位很高,但是受到乾隆皇帝和那拉氏之间的矛盾影响,永璂被乾隆排斥在外;皇十七永璘此时还小。
从这些可以看出,皇十五子永琰貌似成为乾隆眼中唯一能够继承皇位之人,并且在诸多皇子中永琰是比较优秀的,很多人评价永琰“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勤于学业,而人望所在”、“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和“度量豁达,相貌奇伟,皇上以类己,最爱,中外属望焉”,并且在乾隆皇帝执政后期,十五阿哥的名声越来越好,乾隆五十四年的时候,皇十五子永琰被封为嘉亲王,此时封为亲王的仅有两位皇子,这让很多大臣猜测,皇位非十五阿哥莫属了。
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在选择皇位继承者的时候,就已经面临选择困难了,再等到嘉庆皇帝选择皇位继承者时,更是难上加难,或者说没得选择。
嘉庆皇帝可以说是清朝皇帝子孙后代开始变少的开端,妃子不少的嘉庆,最后仅仅五子,这与他老爹的十七子相比,简直差的太多,其中皇长子仅仅一岁多就去世了。
而皇二子旻宁出生在嘉庆的皇长子去世后仅一年,这也让嘉庆很高兴,等到自己的皇三子绵恺出生的时候,嘉庆皇帝都已经确定要继承皇位了,旻宁与皇三子绵忻相差十三岁;皇四子绵忻和皇五子绵愉出生的时候,嘉庆皇帝都已经年近五十,所以在嘉庆眼中二人都太年轻。
在嘉庆四年,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开始自己掌权,就在这一年,嘉庆也按照密建皇储的家法来确定皇位,此时仅有皇二子旻宁17岁和皇三子绵恺4岁可以选择,如果你是嘉庆你会怎么选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皇二子旻宁,毕竟此时的旻宁已经展现出文武俱佳。
其实满清皇室皇子开始变少,也使得清朝后期皇帝在继承人上的选择变少,道光皇帝总计皇九子,其中前三个皇子都没活过自己;咸丰皇帝的选择更少,仅仅有一个继承者;同治和光绪更是连选择的人都没有。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后期继承人无论什么样子,都可以继承皇位的原因之一,清朝的衰败也体现在皇室家丁的衰败。
综合来看,旻宁能被乾隆和嘉庆同时欣赏,是因为本身文武兼备,再加上继承人的选择变少,也使得旻宁继承皇位成为理所当然之事。#乾隆皇帝#嘉庆#皇位收藏
上书房本身教育极其严格,甚至老师能对皇子、皇孙进行处罚,这些都是皇帝和满清老祖宗定下的规定,而在乾隆五十六年时,三月的初一到初六,乾隆曾经亲自到上书房查岗,发现上书房有一部分皇子、皇孙以及老师没来上书房,于是大发雷霆,处置了一大批人,而七岁的旻宁就目睹这一切,但他却在上书房读书,这让乾隆很是欣慰。
在文这一方面,旻宁比较刻苦,他的四位老师都是当时饱读诗书、人品俱佳的名儒,在道光皇帝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业时,也给了自己比较高的评价:“予自六岁入上书房,受诵经史。稍长,即于讲肄之暇,留意篇章,积累岁时,渐成卷帙,非欲雕琢曼词,盖陶冶性情,典学不废,借以自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