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象牙白菜,它来历曲折,为何染色技术也失传了

2020-09-16 07:35:47 作者: 河南博物馆镇

在河南博物馆中,收藏着一件特殊的文物,这件文物便是一个白菜。然而有趣的是,此白菜非彼白菜,而是一棵以象牙材质制成的白菜。更重要的是,这棵白菜不仅经历曲折,而且在它的身上,也同样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河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附近,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博物馆展览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其馆藏文物共14万件。馆内所藏文物,大多数来自于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其中包括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共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不过令人注意的是,在馆内竟然收藏着一棵貌似普通的“白菜”,可当你真正了解象牙白菜之后,您就会发现,它真的并不普通。

1995年的一天,河南省商丘市某村村民老胡在自家田地干农活时,偶然在地下刨出一棵白菜。

老胡晚上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打量这个白菜。初次摸上去,他发现白菜手感有些坚硬,与普通的白菜有很大的不同,硬邦邦的,根本掐不动。

老胡将其放在自家灶台上,因为在他看来,这个白菜似乎有些奇怪,但自己又无法解释,只能留在家里,等待村中“明白人”的解答。

两年之后,河南博物馆开展了一次文物普查活动,专门向民间搜集遗落的文物。当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老胡居住的村子后,老胡便连忙跑过来询问情况,声称自家有一个“掐不动的白菜”,请求各位专家前去看一看。专家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老胡将这个白菜放在众人面前时,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认定,它肯定是一件文物,并且白菜的材质应该并不寻常。最后,工作人员当即决定,对这个白菜进行收购,并奖励老胡人民币800元。

众多工作人员回到博物馆后,第一时间对这个文物白菜进行了查验鉴定,并作出了鉴定报告。报告中显示,该文物为一件象牙雕刻作品,这个象牙白菜整体为白帮、绿叶、黄心、褐根。菜叶处层层叠叠,布满了白菜叶部的生物皱纹。在白菜的前端位置,蛰伏着一只绿体蝈蝈,它似乎是在贪婪地吸吮着白菜的汁液,享受这一刻的欢愉。在绿色蝈蝈的旁边,还静卧一只七星瓢虫,其色彩艳丽,犹如一位美丽的精灵。

在白菜下部位置,同时还附有一枝野花,花朵淡雅细腻,毫无妖艳之态,与翠绿的白菜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据考古专家介绍称,这件象牙白菜,应该属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作品,所采用的工艺,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刻镂染色雕件。象牙白菜雕刻刀法十分娴熟,刻画方式也相当细腻,具备超强的写实风格,反映出作者对事物观察得仔细以及雕刻水平的高超,与此同时,该作品也将超然物外的田园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

可即便如此,考古专家们却发现,眼前的象牙白菜雕刻作品,显得与其他象牙作品完全不同。因为如果从本质上来看,象牙本身并不具备多彩的颜色,相反,该种材质还有可能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变得发黄,不可能显现出各种艳丽的色彩。于是考古专家们便得出结论,确定该象牙白菜应该是一件被染色过的作品。

此时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对于象牙的加工工艺而言,无论是雕花工艺还是镂空雕刻,都是象牙加工过程的通用手法。唯一不同的是,关于象牙的染色技术,至今也是一个艺术界未能攻破的难题。众所周知,象牙的本质属于骨骼,但是象牙与大象其他的骨骼又完全不同,因为公象的象牙往往是同性间战斗的武器,故此其密度极大,骨骼细腻度也非同寻常。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