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宋朝,这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唐朝创造了一个开放强大的中华历史,而宋朝则开创了政治宽松、文化兴盛的中华历史。
然而研究唐朝和宋朝的历史会发现——同样面对藩镇割据的顽疾,唐朝政府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根除藩镇,但最后与藩镇一起灭亡。而脱胎于后周政权的宋朝,仅用赵匡胤一代皇帝的努力就轻松消灭藩镇,唐宋对付藩镇割据为何表现得如此大相径庭呢?
上图_ 唐朝宿卫部队的府兵形象
府兵制的瓦解和藩镇的诞生
说到藩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的唐朝军事制度——府兵制。
经过西魏、北周到隋朝的不断改革,府兵制成为了盛唐时期的核心军事制度之一。贞观时期,李世民对府兵制再次进行改革,将军府改为折冲府。全国设置634个折冲府。
唐朝府兵的主要目的在于守卫京城和驻守边疆,前者调动长安附近的折冲府,后者来自于全国其他地方的折冲府。征兵对象依然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农民,一旦打仗,将领用皇帝的敕书和兵部的兵符调兵,统帅部队的人由临时任命的将领担任。这支由府兵组成的队伍帮助李世民和李治开辟了大唐的广阔疆土。
上图_ 唐朝用于征发府兵的凭证——鱼符
然而,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兼并现象的日趋严重,维持唐朝农业经济发展的均田制在唐玄宗时期已经逐渐消亡。而在均田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军事制度府兵制也在唐玄宗时期逐渐走入历史舞台。
为了维持日常的国防,保卫边疆安全,唐玄宗只能采用募兵制的办法,建立相对独立的国家正规军。在募兵制的基础上,唐玄宗开始设置大量的军镇,这些军镇就是我们所说的节度使。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玄宗已经设立了9个节度使。这里面著名的节度使就有安西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河东节度使。随着越来越多的军镇实现节度使和采访使的权力合二为一,越来越多的军镇就变成了既有独立兵权,又有独立司法权和财政权的藩镇。在这些藩镇中就以安禄山所辖的三个节度使最为出名。
上图_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唐朝的藩镇快速成长起来。当时的唐朝政府采取了以毒攻毒的办法。为了尽快打败叛军,唐朝政府一边从西北等地集中国家正规军与叛军对抗,另一方面设置新的藩镇和节度使与中央政府一起打击叛军。而新的藩镇可通过安史之乱的实战锻炼,提高藩镇私人军队的战斗力。再加上唐朝将很多安史降将也封为新的节度使,等到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皇帝和官员们就非常吃惊的发现——唐朝的广大国土已经被藩镇逐渐切割了。
藩镇的节度使成了称霸一方的土皇帝。高兴的时候,藩镇就顺从中央。不高兴的时候,藩镇就立马和中央翻脸。危害大唐一个半世纪的藩镇割据由此而来。
上图_ 唐朝各藩镇形势图
唐朝与藩镇一个半世纪的拉锯战
从唐代宗开始,大唐的藩镇割据就像恶性肿瘤一样快速发起。但唐代宗对藩镇割据似乎无可奈何!公元779年,志在中兴的唐德宗李适登基继位。刚开始,李适采取措施收归藩镇兵权,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李适很快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在奉天靖难和泾源兵变发生后,李适被迫下罪己诏承认过失,随后又对藩镇姑息养奸。唐朝政府的全国控制力进一步削弱,全国各个藩镇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
到了唐德宗执政后期,随着李适重用宦官掌握禁军,大唐皇帝的皇权逐渐旁落,中央政府一度对藩镇无可奈何。
上图_ 李纯(778年―820年),即唐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