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真的是后世流传的独轮车?

2020-09-17 12:58:07 作者: 诸葛亮的木牛

早在宋代,就有人认为木牛流马是“独轮车”,这种说法也没什么对不对的,反正都失传了。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载:“小车: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涉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这里认为木牛就是小车,流马就是独轮车。《宋史》、《历代名臣奏议》等书中也认为木牛流马是“独轮车”。

宋代陈师道在《后山丛谈》认为木牛是独轮车,流马是四轮车。李昉的《太平御览》和《南齐书·祖冲之传》认为木牛流马是步行机械。还有人认为木牛流马是自动机械的。说法莫衷一是。

木牛流马历来为史家所重,在民间也有广泛影响。经过历代辗转抄录史料记载已有多个版本,无法统一,木牛流马到底是怎样的东西已无法知晓,毕竟失传1780多年了,没有图纸和实物流传下来,成为我国古代机械工程史上的一个不解之谜。

虽然通常认为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但也有人提出异议,比如赵无声在《快史拾遗》中提及:“蒲元造木牛流马,今人皆谓武侯所创。”他就认为木牛流马是蒲元所造,蒲元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刀匠,曾为诸葛亮制刀。还有人认为木牛流马是团队的结晶,诸葛亮只是带头人,由于诸葛亮的名气太大,就全算在他头上,民间传说对诸葛亮也进行了神话,与诸葛亮有关的东西也多是真假参半,亦真亦幻了。

目前流传下来的关于木牛流马外形最完整的描述来自于《诸葛亮集》。

《三国志注》引《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记载: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

对于木牛流马的描述非常详尽了,只可惜没有图纸和实物。木牛和流马是两种机械,流马是木牛的加强版,这里分开描述了木牛和流马,其中“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是对木牛功能的描述。据三国文化研究中心郭清华考证,木牛可以载大米600斤,日行二十里说明它的速度并不快,人不大劳说明木牛只是一个省力工具,仍然需要人力操纵,并非自动机械。

目前已经复原出来的木牛流马有单轮的、四足的、四轮的、走轨道的、向下冲滑道的,从一个轮子到16个轮子各式各样的,很多景区、纪念馆、博物馆里都展出了一些木牛流马复制品,木牛居多,流马少见,因为流马的制作要求更高。比较粗糙的复原就是在一个独轮车上安一个木制的牛头,复杂一点的一些不知道啥作用的木头。

总之,真正的木牛流马已经复原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