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各地黄巾军复起,其中就包括汝南葛陂黄巾。东汉朝廷虽然派兵镇压,但是效果似乎并不算太理想。一直到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记载,豫州汝南、颍川郡仍然有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黄巾余党,达到"众各数万"的规模。小编认为或许这并不是所有黄巾余党的情况。
东汉末年遍地起义军、盗贼,那么利用家族或者其他力量结营自保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豫州也是如此。这些力量当然达不到逐鹿中原或者裂土分茅的程度,但也不能够完全忽视,也是其他军阀值得拉拢的对象。比如曹操集团中的李通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李通本为荆州江夏人,但是在汝南郎陵起兵,陆续吃掉周直部(与李通情况类似)、黄巾余党吴霸部,成为汝南一直较为强大的势力;另外许褚也是类似的情况,聚集宗族形成一支军事力量,还与汝南葛陂黄巾交战过。
其他军阀对豫州的渗透
当地这些小势力仅能做到自保的程度,一些大军阀才真正能够决定豫州的归属。上文已经提到过了,在东汉朝廷(哪怕是被董卓控制)下派的正牌豫州刺史孔伷
"消失"之后,袁术和袁绍都开始展开对豫州的争夺,当时除益州刘焉、凉州韩遂、马腾等少数人物以外,大部分的格局还是围绕袁绍和袁术发展的。
袁术以孙坚为豫州刺史,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豫州,比如在与董卓集团的"梁东之战"中,就有颍川太守的参与;袁绍所派遣的周氏兄弟失败,之后就没有争夺豫州的记录,或许是因为与公孙瓒的战争比较胶着无暇顾及豫州这潭"远水",或许是史料没有记载(有人认为是阴夔,但并没有明确说法)。
孙坚被黄祖射杀;袁术被曹操一路追到淮南,这个时候袁术重新开始争夺豫州,令孙坚的侄子孙贲为豫州刺史,又令孙坚从弟孙香为汝南太守;在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袁术派张闿刺杀陈王刘宠、陈相骆俊,又侵占了陈国;另外袁术集团中还有沛国相舒仲应。可见袁术对豫州的渗透还算比较强势。
除袁绍、袁术这两个比较强大的军阀以外,徐州牧陶谦也愿意涉足豫州的争夺当中。曹操进攻陶谦的时候,公孙瓒的部下田楷、刘备支援陶谦,陶谦挖走刘备作为自己的部下,并且表刘备为豫州刺史。陈群曾经辅佐过刘备,就是以豫州别驾从事的身份。不过陶谦对豫州的控制比较有限,大概只有小沛一个地方。
另外在东汉末年还有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豫州刺史郭贡,他在《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中短暂地露过一面,当时是在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曹操打徐州的时候,曹操的部下陈宫、张邈等人与吕布联合反叛,曹操集团在兖州的控制范围只剩下东阿、鄄城、范三县,这个时候郭贡又率领数万人到鄄城,荀彧通过外交的手段化解了这次危机。
郭贡的豫州刺史到底是谁支持的,或者说郭贡站在谁的立场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排除掉袁绍、曹操、陶谦、袁术等人以外,或许是从李傕、郭汜所控制的汉室派来的也犹未可知。总的来说豫州内部长期存在各种黄巾余党以及豪强;又有袁绍、袁术、陶谦、曹操或者李傕等人的争夺,算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地区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