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辈出,但为何大多名声很大,传世的政绩却很少?

2020-09-21 18:28:14 作者: 北宋名臣辈出

范仲淹去西北对抗西夏了,他的政治能力,改变了宋夏战争的战略态势,这是个真正又有政治能力,又有文学能力的名臣,他的举措永远被后人牢记。

2.王安石:时代的先锋

相比庆历新政的蜻蜓点水,王安石的变法触动了北宋的政治根基,并且由于王安石本人的个性张扬,变法的执行者良莠不齐,保守派对王安石本人和变法政策的攻击火力猛烈,王安石成了北宋最出名的大臣。

王安石的变法由于宋神宗的支持,措施激进,涉及的领域比起范仲淹的变法更加的全面,他迅速增强了北宋的国力,但是在得罪大量保守派文官的同时,确实也加强了下层人民的苦难。

变法的主要反对者司马光也是私德无暇的名臣,对变法的反对一度变成了对王安石的人身攻击,变法过于依赖宋神宗的支持了,所以在高太后事实执政后,变法遭到了失败。

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古代政治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个北宋名臣的政治成就即使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意义非凡的,王安石这个暴躁的大臣,称得上笔者心中的北宋真正的名臣。

3.名臣斗名臣

有一类名臣,诗写的好,私德好,有门风,有操守,还有一类大臣,个性鲜明,确实想做一点利国利民的事情,文人相轻是免不了的,所以有政绩的名臣和有道德的名臣就斗了起来。

变法的优缺点是很难讲的,底层人民确实负担更重了,国家富了,人民穷了和儒家的治国理念并不符合,可是你能说王安石做的事情是错的吗?历史的玻璃碎了一地,每一片玻璃都映照出时代的特色,文人做官不但要有才华,也许更需要的是武将那样的魄力。三.政绩的本质

1.政绩的成色是不同的

包拯也是北宋的名臣,他在开封府做权知的时候,以铁面无私闻名,处理了不少皇亲国戚中的不法之徒,以他为原型的电视剧,早些年曾经成为霸屏的存在。这些就是政绩。

苏轼也是名臣,他对新旧两党变法中的丑陋行为看不过眼,自己躲到西湖去治理湖泊,出钱修医馆的同时还带领百姓种植致富,闲暇研究研究东坡肉,这也是名臣,词写的慷慨激昂,政绩也是切实惠民的。

然而和范仲淹与王安石的变法相比,这些名臣,这些政绩总感觉缺少了一些什么,苏轼和包拯当然是伟大的,在道德上和文学才华上出类拔萃的文人。

然而政治,是隐藏在枯燥的数据研究,统筹规划和为国为民的魄力上的,他需要一种近乎于专断的气质,正是王安石的专横,让他的变法产生了很多被吐槽的槽点,笔者认为专心做事的人,性格一般都是有缺陷的,只有做人做得好的人,才能圆滑无暇。

2.以大学教授做县委书记的北宋

北宋大量的学者型官员,让他的文学,政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宽松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伟大的商业文明,然而学者的气息浓厚些的官员,政治家的气质就缺少了一些。

大量的对儒家教义在政治生活中的运用,让保守派那些正人君子成了北宋政治改革最大的阻力,这是让人悲哀的事情,对决的双方领袖都是具有家国情怀的政治家,然而大量的小人和投机者裹挟在阵营中,让斗争有时候充满了阴谋的味道。

宋真的很有意思,文官井喷一样的爆发,历史长河中两次重量级的全方位的变法,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的政绩获取,这些都是研究宋代重要的切入点。结语:

北宋的文臣能称的上名臣的,恐怕不下百人,他们恰逢重视文官的大环境,大都满怀报效家国的愿望投身到政治中。这些人很多都是文采横溢,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努力在儒家的教义下,在他们自幼所学的学问中,寻找到政治生活的真谛。

然而,罕有成功者,他们模仿古代先贤,大胆进谏,攻击那些看似激进荒谬的政治主张。但到头来,很多人的政绩却是虚幻的。除了范仲淹和离经叛道的王安石,宋的文官虽然昌盛,但开创性的政治改革却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