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诏是大罪!丞相丁谓却当宋真宗的面矫诏,你想会是什么结果?

2020-09-25 11:55:57 作者: 矫诏是大罪!

丁谓

丁谓(公元966~公元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河北。公元992年,丁谓中考中进士,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史书这样评价他:

谓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 善谈笑,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宋史丁谓传》)

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通才。著名文学家王禹偁看了他的文章后,大加赞赏,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称他是“今之巨儒”,诗似杜甫。

入侵

公元1004年,北方契丹南侵,其铁骑一路势如破竹。黄河北边的百姓纷纷抢渡黄河,每天有几千人避难渡河,而黄河摆渡的船夫竟然大发国难财,不肯及时渡民过河,要求避难的人出高价,才帮助他们渡河。就在此时,朝廷派丁谓到现场处置。

他人还没到,就已经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刚到目的地,他没有去黄河边,而是去了当地的监狱。急忙从监狱中拉出死囚数人, 把这些死囚乔装打扮一番后,死囚就变身为“船夫”。丁谓直接把他们押到黄河边,斩首示众。

百姓

那些真正的船夫见官员斩首杀人了,再也不敢胡来,丁谓于是组织人员与船只日夜摆渡,不到三天时间,使黄河北边的百姓得以全部渡过黄河。

紧接着,他又从难民中挑选少壮者,在数百里的黄河边分成若干块,均竖起旗帜,鸣金鼓,击刁斗,声音百里外都能听到。契丹人不了解内情,以为宋方已有防备,便撤退离去,从此“境内晏然”。

后来丁谓做了许多有利于朝廷和百姓的好事。比如,丁谓造宫一举三得;不动兵刃、安抚边民;治理水利、一举多得等等。但就是这么一个有才有业绩的传奇人物,却被列入《宋史·佞臣传》中,这是为何呢?

监督

事情往往这样,越是有才的人,如果把才能用偏了,那对朝廷的危害更大。丁谓憸狡过人,心术不正,为了向上爬和巩固权位,扭曲自己的灵魂,讨好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因而被“天下视为奸邪”;人们将他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合称为“五鬼”。

宋真宗很迷信,丁谓就极力迎合。公元1007年,天降祥瑞,宋真宗下诏,准备举行泰山封禅等事。但因朝廷内库经费短缺,宋真宗心里不托底,便问主管财务的丁谓:“封禅经费有没有问题?”

丁谓回答:“经费足够,大计有余。”

宋真宗听了,便决定封禅泰山。

泰山封禅

公元1008年十月,封禅活动启动。

这次封禅,皇亲国戚,大小官员、各国使节、士卒杂役等等近万人,从汴京到泰山浩浩荡历时十九天,开销可谓巨大。我们不得不佩服丁谓的经济头脑,如此大型活动竟没用国库一分钱。

丁谓首先以三司名义向国库暂借十万两白银作启动资金,然后开展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型赞助活动,他下令各地大小官府均限时限刻运送钱物到泰山,各地官员为能追随皇上参加如此盛典,无不遵命执行。

结果封禅耗费钱财高达800余万贯,丁谓没花国库一份钱,靠得全是拉赞助,做到了他向宋真宗“大计有余”的承诺,让那些以靡费国家财力反对封禅的大臣们嘡目结舌。不过丁谓虽然没动用国库的钱,花的800余万贯巨资归根结底还是天下苍生的血汗钱,因此在历史上饱受诟病。

封禅队伍

有一天,宋真宗大宴群臣,酒过三巡,皇上突发奇问“众爱卿,唐朝的酒多少钱一斗?”

此话一出,众大臣面面相觑,众说纷纭,但都无佐证。唯独丁谓回答:“盛唐酒价,每斗三百文。有杜诗为证: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