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架空鲁国国君的“三桓”家族是怎么来的?
西周时期,周天子实力强大,各诸侯国都比较听话。
自从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六师损失殆尽,地盘大幅度缩水,各诸侯国就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仅仅过了几十年后,各诸侯国国君的臣子们也开始有样学样,逐步架空国君。晋国是六卿掌握实权,齐国是田氏、高氏、鲍氏等大家族掌权,宋国是七个家族来回斗争,鲁国国君则被“三桓”彻底架空。
为什么各国国君都不约而同的被架空?
其中的原理很简单。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难免出现能力差的国君。而诸侯国内掌权的各大家族却在不断洗牌,激烈的竞争导致人才辈出,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这时候权力就会向大臣倾斜。
2.公室成员争夺国君之位,导致同室操戈。有时候国君被杀,有时候国君的弟弟或儿子被杀,乱成一锅粥。这时候旁观的公室成员和大臣的站队就很重要。国君上台后,会对支持自己的臣子赏赐和重用,大臣的权力就会增加。
3.国君贪图女色,导致国君权威丧失。国君肯定不缺钱,但对女色的追逐是难免的。国君荒淫无道、乱伦会损害一些大臣的利益,也会导致国君权威丧失。
具体到鲁国,架空鲁国国君的三大权臣家族“三桓”是怎么来的呢?
鲁国第十五任国君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同、次子庆父、三子叔牙、四子季友。鲁桓公死后,嫡长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
鲁庄公在位32年,他晚年很担心儿子的继位问题,就问三弟叔牙:你觉得我死之后,谁来当鲁国国君比较合适?
叔牙回答:我二哥你二弟庆父比较合适。
鲁庄公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又找来老四季友,问同样的问题。季友回答,您的儿子般比较合适。
鲁庄公对这个答案很满意。他说,四弟你回答的太好了,可是老三叔牙认为庆父继位比较合适,你看这事该怎么办?
季友的回答特别爽快,他说:大哥,您就放心吧,我知道这事该怎么办。
于是,季友就以国君的名义把叔牙召到一位占卜官的家里,占卜官拿出一杯毒酒给叔牙,说:您如果喝下这杯酒,虽然您会死,但您的后代必然会得到一块封地,成为鲁国世卿;您如果不喝,您还是会死,子孙后代也会受到牵连。
叔牙一听这话,平静的喝下了毒酒,刚回到家就毒发身亡。
鲁庄公死后,季友扶持公子般继位。一个多月后,庆父买通国君的养马人打死了般。季友逃亡后陈国。这次庆父和鲁庄公的夫人共同扶持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启继位,是为鲁闵公。
一年多后,庆父想自己当国君,就又找人暗杀了鲁闵公。但庆父连杀两位国君的行为触怒了鲁国人,鲁国上下都想杀掉庆父替国君报仇。季友趁机杀回鲁国,扶持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申继位,是为鲁僖公。庆父只得逃到了莒国。
鲁僖公给莒国国君送去了很多钱财,请求把庆父引渡回鲁国,庆父被逼无奈,只好自杀。
当时,曾经去鲁国吊丧的齐国大夫仲孙湫曾评价鲁国情况:不去庆父,鲁难未已。这就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则成语的出处。
至此,鲁桓公的四个儿子已经死了三个,老四季友掌握了鲁国国政。季友有匡扶社稷之功,获得费邑(今费县和平邑)作为封地。
季友虽然逼死了俩哥哥,但是他对哥哥们的后代却很厚道,对叔牙并未食言。他对鲁僖公说,我逼死哥哥都是为了社稷,非为个人利益,请求让叔牙和庆父的儿子做上卿,并各给一块封地,鲁僖公都照做了。
“三桓”指的是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大家族,三大家族的祖先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这三个家族分别世袭司空、司马和国相之职,并各有一大块封地,逐渐架空国君,瓜分了鲁国的军队和土地,成为鲁国真正的掌权者。其中,季氏的权势最大,占有的鲁国土地和军队最多,叔孙氏次之,孟孙氏再次。
三大家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共同对抗鲁国国君,统治鲁国人。多位鲁国国君试图收回权力,也有多位“三桓”的家臣试图以下犯上,但都没有成功,“三桓”对鲁国的统治一直持续到鲁国被楚国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