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战争:南梁与北魏的正面第一仗,南朝边境再度南移

2020-10-02 01:06:25 作者: 南北朝战争:

南北朝时期,南北方边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上是逐渐向南移动,从刘宋王朝初期的以黄河为界,南移到南梁前期的以淮河为界。双方主要围绕淮河一线的军事重镇展开混战。这些重镇从东往西分别是淮阴、钟离、寿阳和义阳四处。此外,西边的南郑是南方保护巴蜀大地的屏障,南北方在此也展开拉锯。南方的淮河防线在南齐末期遭到了动摇,驻扎寿阳的南齐豫州刺史裴叔业怕萧宝卷杀害,率军向北魏上表归降。彭城王元勰和重臣王肃亲自领了十万大军去接收寿阳,南方的淮河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北魏军队依托寿阳,不时对南方发动打击,让新建立的南梁头疼得很。梁朝建立后,北魏兴起了一股讨伐南方的声音,其中叫得最响亮的是两个投降的南方人。第一个人是萧宝夤。

萧宝夤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是齐明帝萧鸾的第六子。萧宝夤也是南齐宗室中少数几个才能卓越的王爷。萧衍攻占建康后,起初并没有为难萧宝夤,还封他为鄱阳王。不久,萧衍陆续诛杀南齐诸王。萧宝夤被萧衍的军士监守,随时可能遇害。一天半夜,萧宝夤带这几个亲随偷偷挖开院墙逃跑了。萧宝夤换上底层百姓的衣服,穿着草鞋,徒步赶往长江边,坐上了准备好的小船逃跑。萧宝夤装做钓鱼的人,任凭小船随波逐流,在江面上漂了十余里,骗过了追兵。之后,萧宝夤冒着生命危险,走小路、躲山涧、骑毛驴,终于到达北魏控制下的寿阳。镇守寿阳的北魏任城王元澄知道萧宝夤是块宝,以礼相待。萧宝夤因为亡国,不饮酒,不吃肉,寡言少笑,十分悲痛,还身着丧服。元澄就率领北魏官僚前往赴吊——之前北魏都称南齐为“岛夷”或者“齐逆”,如今觉得齐国有利用价值了,又佯装悲痛前来吊唁了。第二年,萧宝夤来到京城洛阳。宣武帝对他很礼遇。萧宝夤上朝时伏地痛哭,诉说南齐亡国之痛,请求北魏出兵讨伐萧衍。北魏内部对南征有分歧,没有当面答应。萧宝夤就再三苦求,即使遇有狂风暴雨也不中断上朝请求。

第二个坚定要求南伐的人是陈伯之。此人的经历也相当传奇。如果说萧宝夤是出于亡国之恨要求南征的话,那么陈伯之就想借南征来向北魏王朝表忠心。因为他是个投降的南梁将领。

陈伯之本是南齐的豫州刺史,被萧宝卷派去寻阳抵抗萧衍。萧衍派人劝他投降。陈伯之在萧宝卷和萧衍之间观望,直到建康大势已去才正式向萧衍投降。萧衍对他委以重任,封他做征南将军、江州刺史。陈伯之出身贫寒,大字不识一个,处理公文都需要手下念给他听,这些人中难免有人会借机假公济私的。萧衍知道后就很担心,一来,陈伯之不是嫡系;二来,江州官吏坏事做得太多了,等到激起民怨时就不好了。所以,萧衍就派人去取代陈伯之自己任命的江州别驾邓缮,本来只是敲打一下,但陈伯之及其亲信却将此事看得很重,以为萧衍要动手了。于是,陈伯之召集文武官员,拿出事先伪造的萧宝夤的书信,说要和萧宝夤一起“反梁复齐”。但江州所属的豫章郡太守不愿跟从陈伯之造反,率本郡军民抗命。陈伯之决定先出兵攻下豫章,以绝后顾之忧,再顺江而下进攻建康。但陈伯之一时间没能攻下豫章,萧衍早已经派出大军逆江而上逼近陈伯之老巢寻阳了。陈伯之腹背受敌,无心恋战,带着亲信和部队一万多人北上投降北魏了。

陈伯之坚决主张南征。他有军队,又了解南方军政实情。宣武帝元恪封萧宝夤为齐王,任命为镇东将军、扬州刺史,率领一万兵马进驻寿阳,又任命陈伯之为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屯兵阳石,做好南征的准备。

公元503年秋,北魏大举南征,其中东路以任城王元澄为主帅,率领萧宝夤、陈伯之等部进攻钟离;西路以镇南将军元英为主帅,进攻义阳。

北魏进军顺利,东路的元澄分兵出击,成功占领东关、颍川、大岘、焦城、淮陵等八座城池,以主力围攻重镇钟离;西路的元英则将义阳团团围住。东线魏军分兵出击,导致后方寿阳兵力空虚。南梁将军姜庆率领偏师,深入敌后,一举攻克寿阳外城。但姜庆的兵力有限,无力再进攻内城,在外城停顿了下来。附近的萧宝夤的军队及时赶来增援。攻入寿阳的姜庆部队反而陷入了包围圈,激战一日,落荒而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