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圣贤,却为何狡诈又心狠?只因他心中那个终极目标

2020-10-03 19:31:38 作者: 他是一代圣贤

到了赣州,果真是一派祥和景象,街上张灯结彩,士兵也都遣散回家了。

但是池仲容还是不放心,他怕王阳明给他放烟雾弹,所以他没有马上去拜见王阳明,而是跑到了监牢,买通了狱卒,看卢珂还在不在,这是不是他们使的苦肉计。结果一看,卢珂还在那戴着枷锁关着呢。

这下池仲容放心了,亲自去拜见王阳明。王阳明自然很高兴,又是赐酒,又是赐肉,给官服,教礼数。

就这样住了好几天,眨眼就到了正月初三。这一天王阳明设宴款待池仲容等人,池仲容在城里玩的不亦乐乎,又觉得王大人是真心招安,所以想都没想就去了,而且根本没做防备。

但是进入了院子里,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嗖嗖嗖跳出来不少士兵,三下五除二,把他们给绑了。这个时候,狡猾的池仲容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原来之前所看到的所有都是王大人在给自己演戏。

没的说,池仲容直接被砍了头。

老狐狸终究抵不过好猎手。

同样是对待土匪,王阳明展示出了他完全不同的一面,而且丝毫没有所谓“言必信,行必果”的样子,而活脱脱像鬼谷子的学生。

这样善变的王阳明,似乎让人有些搞不懂,这还有个圣贤的样子么?既能关怀百姓,请求朝廷减免赋税,也能实行恐怖制度,一家有罪十家连坐

咱们中国有句话,叫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其实可以用来形容王阳明的价值观。但是现在这句话往往成为了人们做坏事不要脸的借口,他们眼中所谓的大事,不过是一己私利,而非更多人的福祉,这与王阳明的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

王阳明的手腕、狠,是以大爱、仁为底色的。

他这位圣贤,可能会被一些人恨透,但也注定会被更多人深爱。

1528年,王阳明病逝于南安,当他的灵柩抵达江西时,当地的情形是这样的:士民远近遮道,哭声振地,如丧考妣。也就是说为王阳明送行的人拥塞道路,大家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一样痛哭不已。

他承担了骂名,也获得了爱戴。

3.作人不能毫无节制的善良

王阳明的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作人不能一味的毫无节制的善良与仁慈。

如果王阳明一味的善良,绝对对付不了老谋深算的土匪,最后可能还会身首异处。

如果王阳明一味的仁慈,对土匪心慈手软,那么会有更多的百姓继续受罪。

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王阳明懂得这个道理,仅有仁心是不够的。

其实在平常也是一样,作为职场人,你毫无节制的善良,甚至是软弱,最后可能伤害的不止是自己,还有同事。

作为父母,如果你毫无节制的慈祥,最后毁掉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一生。

《论语》中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该需要你仁慈时,你要仁慈,而当需要你狠心的时候,你必须也要能狠下心,这样才能做到所谓的“适宜”。

以仁心与善良为底色,同时又不失手段,这样在社会的丛林中,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王阳明对待百姓,也有着看似矛盾的做法,一方面,他对百姓极其同情,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一种狠劲儿。

1519年,江西的百姓遭遇了天灾人祸。

先是天灾。

3月到7月,江西的十三个府没有下雨,庄稼被旱死,农民几乎颗粒无收,很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去讨食。

接着是人祸。

6月,南昌的宁王叛乱。

宁王的叛乱准备了十年之久,但王阳明仅用43天就平叛了这场叛乱,虽然时间短,但是还让江西的百姓痛苦不安,战乱时最苦的就是百姓。

更可怕的是后续,朝廷的做法。

当时的皇帝明武宗搞了一个“南巡”,自己到扬州等地游玩,同时又派太监张忠到南昌剿灭“余匪”。其实当时已经没有什么余匪,他们只是为了去抢王阳明的功劳。

为了彰显功绩,张忠派人四处抓“余匪”,被诬陷的人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