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蜀国并非没有良将,世人也不敢深思这个问题。至少当时的赵云为了保护阿斗,七进七出,杀的曹军是人仰马翻,斩杀曹军五十多员大将,最后全身而退,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更是令曹操心生爱惜之意。
可以说赵云的能力是相当引人注目的,无论是他的文韬武略,还是智谋胆色,都是比关羽和张飞强上一个档次。论人品,可以说赵云更是上上之选。
造成蜀中无大将这个痼疾,这是刘备起家时形成的格局,对张飞关羽的忠诚,不必怀疑,但世界上不是单纯忠诚就可以。刘备起家时,财富依靠张飞,武力依靠关羽,就是主弱臣强之局。
哪怕张关二人忠心耿耿,但还是一样,因此军权大部分都掌握在张关手中,别的将领,哪怕是世人称赞的赵云,为刘备掌管骑兵,但骑兵只有多少人,怕是只有区区二百人而已。
实际上赵云只是刘备的亲兵禁卫队长,虽追随刘备三十年,但名分不高,只官至偏将军,只有在关张死后才出头,但时年已过,功业未建。
别的将领也是一样,就算张关二人不是有意,实际上也堵塞了刘备的人才之路。
赵云无论是在《三国志》里还是《三国演义》中,都很不得重用,甚至可以说是郁郁不得志。历史中的刘备知人、识人、用人远胜蜀汉中的任何人,那为何却对常年跟随的赵云不予以重任呢?
理由只有一条:不堪大任,做跟随很称职。关羽、张飞和刘备桃园三结义之后就一直到处打天下,因此相比关羽、张飞,赵云肯定不会受到重用的。
赵云从来不是刘备的心腹,尽管他和刘备一直很亲近。赵云是一个真正想重振汉室的人,所以他早年跟随袁绍,见到袁绍没有忠君救国的行为后,改投辽东的公孙瓒。
当公孙瓒败亡时,他没有投靠曹操,宁愿在卧牛山落草为寇。赵云见刘备有重振汉室的雄心壮志,所以又投奔了刘备。
后来刘备在蜀中称帝,接着因为关羽之死,刘备要讨伐东吴,赵云说:“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
在赵云的心里,始终以复兴汉室、铲除国贼为头等大事,而刘备却只是把复兴汉室作为一个幌子,因此赵云也就成不了刘备的心腹。公元229年,赵云去世,终其一生,赵云的业绩很普通也很平凡。
政治方面也一样,三顾茅庐固是历史佳话,但这种实际上也使政官之路,由诸葛亮占去,政治人才难以出头了。
人道之争,在于聚众聚才,人才不能提拔,哪还有多少气数可言?刘备在时,或还有五虎将,死了,就凋零无人了,而诸葛亮之后,又有几个是治政名臣呢?
这一切都是主弱臣强,不得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