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北伐总缺粮?战国打了几百年都没见缺粮,原因只有1个

2020-10-05 09:45:11 作者: 为何诸葛亮北

一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我们描述了一曲蜀汉复兴未果的悲歌,其中蜀国中的诸葛亮作为全书中描述最为精彩的角色之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在后人的评价中,以一句多智而近妖来描述他的无所不能。

相比较实力强大的魏国,诸葛亮能够帮助弱小的蜀国谋得一片生存之地,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此后更是凭借不强的实力多次挑战占据大部分国土的魏国,并且使得魏国疲于防卫,不能出兵南征。可见诸葛亮的智慧有多出色,但是最终诸葛亮北伐还是失败了,而失败的原因在于国力太弱,无法给进军的诸葛亮提供足够的粮草供应,前线的诸葛亮只能选择退兵。

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整个蜀汉的人口只有一百万左右,但是他的军队数目已经占据了人口的十分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四万的官吏还要被供养。这种计算方式下来,已经是六养一的比例,整个蜀汉已经到达了极限的时候,军事体制的过高地位,使得整个蜀地的百姓无法正常生活。

战争并不是简单靠前线的将士们,而是双方国力的综合较量,其中粮草供应更是重中之重,那么为什么在战争连绵的战国上很少听说有粮草严重不足的情况呢?战国持续了两百多年,在这段时间中,各个国家之间的战斗从未停止,而战争的结果少则千人,多则十几万人的损耗。

仅仅赵国和秦国的一战,有了四十万人的损耗后的赵国依旧有着数十万人的军队,也就是说赵国的军队数目为五十万人,同时期的韩国的军队数目也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而观看整个战国的局势图,其国土便不比三国的蜀国时期大多少,而且蜀汉还有着极为富饶的成都平原作为自己的粮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供养的军队数目越来越少的局面呢?

其实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征兵制度的不同,战国时期的各国都处于战斗状态,各国采用全民兵役制度,一旦战争开始,国内的精壮男子都可以立刻作为兵士加入军队,上面提到的战国各国的军队数目实际上是指各国可支配的最大兵力。而在战斗结束后,除了基本的军队保留外,其他的部队都要被遣散回家,继续进行农业劳动。

三国时期的蜀国的军队已经精细到了职业兵种了,也就是说,士兵在和平时期也不会去种地务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士兵的武器装备越为复杂,以往能够供给三名士兵的资源可能只能够满足一位士兵的需求。

其实魏国的曹操早已经发现这种征兵制度的不合理,于是早早的开始了屯田的政策,极大的提高的魏国的军事实力,而蜀国一直在诸葛亮快要去世时才开始屯田,结果并没有取得屯田的结果,诸葛亮便离开了这片他奋斗一生的土地,此后的姜维更是还未屯田便要面对魏国的进攻,使得蜀汉摆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