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后:因在《战国策》中呈现出柔性的慈母光辉,而千古留名

2020-10-05 11:58:43 作者: 赵太后:因在

例如赵太后最疼幼子长安君,以长安君为质,赵国对齐国的关系就不容易生变。但因为这是单方人质,所以齐国握有主控权,双方并不是平等的对位关系,长安君到齐国恐怕便得任人宰割。

赵太后画像

在当时,两国交战不杀来使,可是两国交战却是第一个杀人质,以示盟约作废。可见,当人质是一件攸关性命之事,赵太后当然不愿长安君去。

触龙是如何一锤定音的?

触龙的客观分析,是一针见血的。

触龙曰:“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战国时代的剧烈变化,所实施的封君制和春秋实施的采邑制度已有些差异。

例如春秋时的采邑主对采邑内的土地享有占有权,是属于私有的财产。但战国时代的封君并不是封地的主人,封地也不是封君的私有财产,他只是在封地享有某些经济特权。

春秋的采邑基本上是世(席)的,战国时封君的封地大多数不能世(席),尤其到了战国晚期更是如此。

战国初年魏国李悝的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便是不许卿大夫世(席),不许世代无功之人受国君封赏。

三家分晋

尤其赵国更不允许有世(席)官吏的存在,因为当年三家分晋,就是导因于世(席)贵族得势,一步一步扩大势力,进而夺取晋国的政权。

所以,赵国对大臣及宗族的防范相当严格,左师触龙便是从这角度切入,请太后自己思量。

试想,长安君在太后在世时虽然能得庇荫,享有封君的优渥生活,但若他没有立功,那么在太后百年之后,他的封地可能会被收回,他可能也会流落民间。

最终,触龙说服了太后。但为人父母者,总是多方替孩子设想,希望孩子能远离祸害,赵太后因在《战国策》中呈现出柔性的慈母光辉,而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