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是个神童,但同时也是一个调皮的娃子,他仗着自己比别的小朋友聪明,在学堂里不爱听老师讲课,有一天,他上课的时候又听烦了,于是他逃课了,偷偷地溜出了教室,然后到学校附近去玩。
但附近也都被游玩了一个遍,也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吸引他了。
在他百无聊赖之际,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的小溪边,有一个老婆婆坐在那里好像在磨什么东西,李白快步走到那婆婆面前,蹲下看着老婆婆在忙活,看了半天不知道没明白是在干啥,于是好问的李白就开口了:“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呢?”
抬头看了看李白这个好奇宝宝,老婆婆说:“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
李白心里犯嘀咕,心想这老婆婆莫不是不太正常?一个大铁棒子能磨成一根绣花针?这怎么可能呢?莫不是在骗他?
心里这么想的,李白也就问了出来,他再次开口:“老婆婆,您是说将这个大铁棒子磨成一根细细的绣花针?”为了加深自己的疑问,他边说边用手比划。
结果,老婆婆再次说:“是的,磨成一根细细的绣花针。”
李白不禁大声说:“这怎么可能?”
老婆婆停下来看着李白,说:“滴水能穿石,愚公能移山,我为什么不能铁杵磨成针?”
说完,老婆婆不忘睿智的看了李白一眼,有什么在李白的脑中一闪而过,让他豁然开朗,是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自己好好学习,将来就一定会成为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于是李白小朋友就转身愉快地回到了学校,从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大唐最为耀眼的诗人,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以上就是著名的“铁杵磨针”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虽算不上家喻户晓,但知名度也是相当的高。最初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只记得其中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成为很多人学习路上的一句励志句子。
但就其故事本身来说,似乎经不起推敲,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传说中的一个存在呢?
就史籍记载来看,唐朝时期是没有这个故事的踪迹的,别说是唐朝,就是后来的五代十国,乃至北时期的史籍和各类笔记小说中都不见这个故事,按理说,这不太符合李白的气质,李白自带光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必然不可能悄无声息,怎么也会在水面上激起点水花,但南宋之前,水面上确实是平静无比的,丝毫没有零星的有关的记载。
而到了南宋时期,这个发生在李白小时候的故事就突然冒了出来,其中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是这样记载的:
这就是后来”铁杵磨针“寓言故事的出处,而祝穆似乎也是摘自差不多时期的另一人的作品中的一个故事,该版本中多了一句话,即“白笑其拙,老曰:‘功到自然成耳。’”
根据这些记载来看,磨杵成针这个故事是南宋时期才开始出现的,至少之前的史籍也好,文学作品也罢,并没有涉及,很可能当时这就只是一个传说,而传说有的是真实发生过的,但也有只是后来的人编造出来的,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借势。
李白的这个故事明显属于后者,即后人编造的,而不是真实发生的,至于原因,其一,如果真实发生过,这样一个发生在李白身上的励志故事,在唐朝时期不可能没有任何动静;其二,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有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看到一个老婆婆想要将一个大铁棒子磨成针,人的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觉得这个老婆婆不太正常?毕竟按照一个正常人的思维,不是应该去买根绣花针吗?为什么要磨大铁棒子呢?大铁棒子能不能磨成绣花针,这个问题暂且不讨论,假设真的能,那么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磨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