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师从不主动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的后续?专家:因为不能说

2020-10-06 03:15:53 作者: 为何老师从不

大家小的时候一定听过匡衡的故事,匡衡凿壁偷光,刻苦学习,是师长们用来勉励我们的经典案例。但是网络上却有人评价匡衡说——幼时偷光,长大偷财。那匡衡长大之后,究竟都做了什么呢?

匡衡幼时家贫,这一点无可否认,但是匡衡小时候确实很喜欢学习,他曾经跟着一个博士学习《诗经》,然后跟周围的人讲解,总能引人入胜,有时候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由此可见,匡衡健谈,是一个口才不错的人。但是匡衡上不起私塾,只能自己摸索着学习,所以他入仕之路一直不顺,连考了九次,才中了一个丙科,得到一个“平原文学卒”的小官位。

当时在位的是汉宣帝,汉宣帝对儒学的兴趣不大,所以并没有重用匡衡。汉宣帝去世之后,其子刘奭继位,史称汉元帝,汉元帝重用儒学大家,当时朝堂上有两位权臣,一位是儒术大家萧望之,一位是旧外戚史高,汉元帝偏宠萧望之,史高为了削弱萧望之的权力,便向汉元帝推荐了匡衡。

匡衡这才算真正的进入朝堂,当上了“给事中”,因为初入朝堂,也因为官小,所以匡衡步步小心。秉承着初心做一个忠臣,以经学治国,劝谏皇帝。与入仕的艰难相反,匡衡在朝堂上如鱼得水,平步青云,官阶一步步高升,最后直接做到了一朝丞相。

做到丞相之后,匡衡事务繁忙,不仅要做学术研究,也要处理繁杂公务。为了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丞相之位,匡衡完全只得同流合污。高处不胜寒,看着风光,实则必须处处小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匡衡丢掉了初心,变得胆小怕事。当时朝中有一个大宦官石显,手段狠辣,颇得汉元帝的宠幸,所以他意图把控朝政。

匡衡身为丞相,本应帮着皇帝肃清朝堂,但是他怕惹祸上身,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多说一句话。当时恰逢陈汤、甘延寿在外抵抗匈奴,尤其陈汤将军劳苦功高,但是在一次与匈奴对抗的时候,情况紧急,等不及皇上亲自下令调兵,于是陈将军情急之下伪造了一封圣旨,大获全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得胜还朝本应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石显和匡衡害怕陈汤会影响到两人的地位,于是合谋一起弹劾陈汤,说假传圣旨的先例不可开,要求皇帝严惩陈汤。当然,最后汉元帝并没有处罚陈汤,而是嘉奖了他,可是匡衡也因此惹了众怒。

后来汉元帝去世,汉成帝登基,汉成帝并不喜欢石显,没了汉元帝这座靠山,石显顿时失去了威信,匡衡趁机上书弹劾石显。之后大臣王尊上书弹劾匡衡,说他贪生怕死,德不配位。匡衡害怕挨处罚,忙着就要告老还乡。但是汉成帝才刚登基,地位不稳,不敢大肆清理朝廷高位官员,反而将王尊贬了官,更加激起群臣对匡衡的不满。

后来匡衡的儿子当街纵马、醉酒杀人,匡衡教子无法,受到牵连被查办。这一查就查出他私吞良田四百顷,顺藤摸瓜查出更多匡衡贪污贿赂的事情,最终匡衡被贬为了庶人,终其一生,又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