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以8两为半斤,筷子长为7寸6分?这里面的道理你知道吗?

2020-10-06 13:03:00 作者: 古人为何以8

引言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流传至今,意义深远。不同历史时期下诞生的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有所差异,却又不断融汇。即便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许多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依然受传统文化影响,只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不曾意识到这一点。譬如说,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度量衡依旧以十六两为一斤。连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筷子长度,在古代也被严格定为七寸六分。如今大部分筷子已然“高矮胖瘦”,参差不齐,古人为何把筷子长度定为七寸六分,你又了解此中的真意吗?

01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何古人把十六两作为一斤。在秦朝成立之前,这个规矩其实并不存在。贸易交换大多以数量为单位,“两”。“斤”的概念并没有得到统一。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对文字、货币、政权、思想等都进行了统一。

提及秦代统一中国,就使人不由想起了李斯。李斯时任秦朝的丞相,在统一中国方面功不可没。李斯劝谏秦始皇统一文字,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改革制度之后的秦朝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之上屹立千年之久。李斯还奉命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并把十六两定为一斤,以十六进为位制统一度量衡。

为什么李斯要以十六两为一斤呢?据说,当时为了统一货币,秦始皇在批示上赫然写下四个大字——“天下为公”,但并没有给具体的数位。李斯于是日夜冥思苦想。当时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无常,时常有旱涝灾害的发生,百姓的生产力低下。为了能填饱肚子,古人常常将米饭分成多份。利用当时成年人口腔的米饭容积确立为“一两”,当将米饭分成十六等份时,这就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口粮。由此,李斯确定了临时性的重量单位。

关于十六两为一斤有着这样一个说法:鲁班是最早发明木秤的人,而鲁班设计木秤的理念,利用了杠杆原理,再结合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鲁班在木秤上刻下了一共十三个记号,定为十三两为一斤。而在李斯看来,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象征着天时地利,但还少了三颗星,它们分别是福星、禄星、寿星。福禄寿代表着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祝福和愿望,象征着“人合”。由此李斯把十六两为一斤的想法上谏给秦始皇,得到秦始皇的认可。十六两一斤的度量衡,后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02

那么,古代的筷子为何长七寸六分呢?筷子,是中国常见的饮食工具,而在国外懂得如何使用筷子的人却并不多,因此,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

筷子的长度七寸六分,其实象征着人类的七情六欲,以示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在古人看来,太极为一,而阴阳为二,筷子合并起来是阴阳结合,而一分为二时代表着阴阳有分。筷子背后折射出的历史哲理,其实是想表达世间万物皆有对立面,结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结果。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发现,部分餐馆内的筷子在使用之前依然是合并在一起的,这种设计理念无不基于古代对筷子的初步认知。

除此之外,筷子的使用方法也是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的。手持筷子时,拇指和食指在上,无名指和小指在下,中指夹于两只筷子之间,被认为是天地人三面的象征。观察筷子的形态我们可以发现,筷子一头圆,一头方,代表着“天圆地方”。古代人对世界的初识就是从天圆地方开始的,筷子的形态也体现出古人对世间万物、天地宇宙的敬畏之情。小小的筷子,在我们日常饮食的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无限魅力。

结语

古代把十六两作为一斤,而把筷子做成长为七寸六分,其中都大有讲究。诸如此类的历史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了,对古代历史文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越来越多,但这些历史文化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以它们独特的方式融入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