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及金鳌山下,已是夜幕渐浓,此时风狞雨恶,孤寂与飘零一齐袭上心头,他又写下了《椒江夜潮》以见意:“雨恶风狞夜色浓,潮头如屋打孤篷。飘零行路丹心苦,梦里一声何处鸿!”(关于椒江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就出自此处)
而在《过黄岩》一诗中,诗曰:“魏睢变张禄,越蠡改陶朱。谁料文山氏,姓刘名是洙。”文天祥把自己和杜浒分别比作一代名相范睢、商圣范蠡,表达自己辱负重的心志、毅力,以及对智慧和果敢的好友杜浒的敬佩。
郑和下西洋之船
时间跨越到明朝,第五艘著名的船来到椒江的大陈岛。大陈岛分上大陈岛和下大陈岛,是我国粤、闽、浙海上交通咽喉,为浙江沿海之要塞。
大陈岛在古代时称为东镇山或洞正山,历史上正式以“大陈山”命名,最早可考证于《郑和航海图》记载。在古代,大陈岛是古台州通往朝鲜、日本的商贸船必经的岛屿,商船习惯用高梨头礁作为航海标志,也因为这样,大陈岛在古代是的繁华海上岛镇。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船顺着长江口而下,经过大陈岛外一航道,并看到了大陈岛的自然航标高梨头。
戚继光抗倭战船
也是在明朝,戚继光战船横空出世。据戚继光的儿子戚祚国所编写的《戚少保年谱耆编》可知,嘉靖四十年(1516年)春三月,戚继光所造战船四十四隻个已工竣。
戚继光督造的44艘战船,加上原有战船,编制如下:福船2艘、海沧1艘、艟2艘,编为1哨,设哨官1人;二哨为1营,设领兵官1人。戚继光又将水师分为左、右、前、后、中5营,以右、后营守松门,前、左营守海门,各营平时以一部出洋,一部在港,中营兵舰四艘则守卫港口。规定在海上遇小股倭寇,各营可根据情况径自截杀。如遇倭寇势众,则各营并力夹攻。戚家军水师的练成,使浙江海防力量大大增强。
台州人王咏霓督造定、镇二舰
到了清朝,台州人王咏霓督造的定远舰和镇远舰正式登上舞台。
清政府于1881年3月在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100号船台开始建造中国的第一号铁甲舰,这艘铁甲舰后来被李鸿章正式命名为“定远”,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北洋舰队旗舰。之后,同样在伏尔铿造船厂的112号船台,诞生了以“镇远”命名的第二号铁甲舰。这两艘军舰建成之后默默停留在了德国的军港。这也让1884年随新任驻德公使许景澄赴德的王咏霓有了与定、镇二舰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1885年6月11日,中法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政府立即下谕,命令一直滞留在德国的“定远”“镇远”“济远”三舰从速回国。7月3日,王咏霓与他的上司驻德公使许景澄一起,在德国基尔军港举行仪式,为三舰送行回国。
在此后至甲午战争一段时间里,“定远”“镇远”作为中国海军实力的象征,每年都要率领北洋舰队执行巡弋任务,龙旗猎猎。定远、镇远二舰不但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二舰为甲午战争初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内日军海军集中打击的对象,二舰中弹极多,但因其铁甲坚固而只受一般破损,俱未失去战斗力。后来北洋水师退入威海卫以自保,
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左舷。清军将定远移至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2月9日,陆上之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10日,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号以免资敌。定远号沉没后刘步蟾亦自杀。而镇远则因触礁受损,最后投降编入日本海军。
国民党军舰太平舰被解放军击没
“太平”号护卫舰,原名“戴克尔”号,属于美国“艾瓦兹”级护卫驱逐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戴克尔”号被列为“封存舰”,准备拆除解体。后美国政府为援助蒋介石,又决定将其馈赠给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是当时国民党海军的主力舰之一,凭借其在技术和装备上的相对优势,经常在东南沿海地区一带游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