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千古佳话,临死不推荐他继任,管仲其实为了鲍叔牙

2020-10-06 20:35:29 作者: 管鲍之交千古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这一句话凭借管仲在保护当时分裂的诸夏,其功劳一句话来概括,颇有春秋微言大义的特点。

在周幽王因为宠信褒姒而导致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在晋文侯等人的协助下迁都洛邑,称为东周,这一迁都,周王室的威信一落千丈,周围的夷狄之民蠢蠢欲动,都想乘火打劫,蚕食诸夏。

当时周王室的诸侯国各自为战,也都不把周王室放在眼中,周王室也没有能力统合天下,甚至郑庄公敢派人射周王一箭,事后虽然请罪,但是式微的周天子迫于郑国的威势而互换人质,周郑交质带来的危害远比平王东迁严重。

正因为周天子势力衰落,诸夏混战不休,北方的赤狄这时候正在侵袭卫国、邢国,燕国也受到山戎的侵袭,南方楚国吞并江左诸姬,然而诸夏没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出来保护文化。

当时的情势可以说摇摇欲坠,惊险万分的时候,封在齐国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代公子小白带着管仲、鲍叔牙、隰朋等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齐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迅速取得共鸣,赢来包括周天子在内的好评。

他们向北击败山戎、赤狄、向南以强大的实力压服楚国,周天子也承认他霸主的地位,令他率领诸侯。虽然作为统帅,齐桓公功不可没,但是幕后操盘,制定各种策略的都是管仲,所以齐桓公的功劳都是是管仲谋划得来的,孔子这样评价管仲也非常恰当。

管仲早年并不认识齐桓公,他有个好朋友叫鲍叔牙,为人大度不计私利,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不善经营获利不多,后来两人都觉得这个生意不长久,于是想着辅佐国君来获取富贵,正好当时齐国发生内乱,两人一个跟了小白,一个跟了公子纠。

后来回国争位的时候,公子小白用计捷足先登。这时候辅佐他的鲍叔牙被小白属意为相国人选,但是颇有自知之明的鲍叔牙向小白推荐了管仲,不计前嫌的齐桓公从鲁国骗到管仲之后拜相。

果然,管仲不负所望,在他的谋划之下,齐桓公的霸业一步步走向成功,管仲也被尊为相父,在四十年的时间中统合诸夏,代替周天子维护诸侯国的秩序,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对管仲言听计从。

人总会老,645年,管仲因为年事已高,进入弥留之际,惶恐不安的齐桓公前去询问谁能继任相国,他打算让鲍叔牙继任,管仲却说鲍叔牙不够成为相国,因为他为人清廉,做一般的官可以,做相国不够。

《庄子·杂篇·徐无鬼》: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 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 ”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 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因为鲍叔牙锱铢必较,有人犯一点过错,鲍叔牙就会记在心中,而且刚正不阿,缺乏变通,对上不顺合国君,对下又苛责吏民,肯定会引来民怨,怎么能够当相国?看起来管仲觉得鲍叔牙不够资格,像是看不起他,实际上他正是为国家着想,有一说一,没有私心。

齐桓公听了之后就让隰朋为相,不国隰朋很快就死了,终于鲍叔牙继任,但是鲍叔牙也年事已高,没多久就死了,他死了之后,齐桓公被竖刁、易牙等奸臣饿死,齐国的霸业也一蹶不振。

比起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正常病逝,最少七十岁,在古代也算是高寿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