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八路诸侯互相征伐,最终只存活下来三个政权——魏蜀吴。刘备的蜀汉能三分其一,离不开诸葛亮的精心谋划。建安十二年,刘备深感找不到争夺天下的方向,意识到自己团体里缺乏一个具备长远眼光,可以订立长期发展计划的谋士,于是“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刘备团体基本成型,正式走向发展快车道。
刘备那时候可以称得上“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思,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里面,诸葛亮建议刘备先夺“战略要地”荆州,再取“天府之国”益州,并以此为根据地,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最终,兼并其余两方,统一天下。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当时益州还是刘璋的地盘,刘璋是守成之主,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只想护住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西川百姓休养生息,倒也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后来刘备入川,蜀中易主,“仁义”的刘备开始施展统治。
然而到了后来,诸葛亮北伐之前给刘禅的《出师表》里却说了四个字:“益州疲惫”。刘璋无能,益州尚且富饶,是“天府之国”,为何到了刘备手里就“益州疲惫”了?其实诸葛亮前后这两句“自相矛盾”的话,深刻地阐述了益州(蜀中)在全国的战略地位问题。自古以来,蜀中有过很多政权,却从来没有一个能实现统一大业的。
蜀中为何会出现那么多政权?因为蜀中周围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稍微有点实力就能占据一番。为何蜀中政权无法实现统一大业?因为以蜀中为根据地外出打仗,成本太高。古代运输条件落后,再加上崇山峻岭,蜀道艰难,不管是行军还是运粮,耗费远远超出其他地区。任何战争,资源是否充足,补给是否顺畅,都是决定性因素。
刘璋集团因无意争霸,在益州逍遥了很多年,所以刘备入川之前,益州确实民殷国富。但是刘备和刘璋争夺益州,战争一打就是好几年,不仅益州社会财富迅速消耗,刘备在荆州那点家底也严重损耗。所以刘备拿下蜀中后,深感“府库空虚”。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新占蜀中,因粮食缺乏禁止酿酒,甚至宣布只要家中有酿酒器具的,一律坐牢。
这说明刘备入川后,“天府之国”益州已不太富裕!不过当时益州民间还是积藏了许多财富的,急于缓上一口气的刘备发了狠,在刘巴指导下用了一招“绝户计”:发行重量只有8克的“直百钱”。规定:1个直百钱兑换100个当时的五铢钱。这就相当于用8块钱,强行兑换百姓100块钱。后来更过分,直百钱重量减到2克,几乎是用2块钱来兑换百姓的100块钱。
益州百姓被刘备强行“抢走”了绝大部分财富,很快刘备感到“府库充盈”,但是益州百姓则开始走向赤贫。若此时刘备让百姓休养生息,益州或许能恢复元气。但是紧接着汉中之战,虽然刘备在正面战场打败曹操,夺取汉中,但是实际上曹操已经提前迁移了汉中人口,刘备是“得地失人”。这一战,刘备集团已经是“男子当战,女子当运”,颓势尽显。
更要命的是,随后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先胜后败,脑袋、兵马、地盘全部丢光。眼见二弟身首异处,刘备发了疯,不顾阻拦,率军复仇,结果在夷陵大败,伤亡近十万,蜀汉精壮消耗殆尽。这意味着蜀中非但军队缺乏兵源,农耕生产的劳动力同样匮乏,益州在刘璋时代积攒下的社会财富已经彻底消耗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