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军已经把莫斯科团团包围,为何斯大林还从容不迫地阅兵

2020-10-07 10:48:41 作者: 二战中,德军

都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他们自信而且敢于亮剑,面对敌人的威胁时从不含糊,勇于秀肌肉亮拳头。因此,这个国家也特别喜欢举行阅兵仪式。

据统计,从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到现在,俄罗斯人共举行大型阅兵仪式超过200次,但其中唯有在二战期间举行的阅兵尤为了不起。

这次阅兵,正值莫斯科会战的关键时刻。德军驻地距离莫斯科市区仅有70—100公里,其机械部队距离莫斯科最近只有25公里。德军指挥员甚至通过高倍望远镜,都能清晰地看到克林姆林宫的塔尖。不过,斯大林还是毅然决定在11月7日举行阅兵仪式,这也创造了人类阅兵史乃至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红场阅兵)

那么,斯大林为何要在这个危险的时刻举行阅兵式呢?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出动190个师、30万兵力、3700辆坦克、47000多门大炮,以及数千架飞机,在1800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进攻,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

在其后的几个月里,由于苏联并未做好迎战的充分准备,被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匆忙拉上前线的苏联部队遭到重创,有近30个师全军覆没,近70个师伤亡过半。明斯克、斯摩棱斯、基辅等城市相继被德军占领。

9月6日,德军实施了代号为“台风行动”的作战计划,再次调集了70个师,剑指莫斯科。希特勒猖狂地叫嚣着:“莫斯科——苏联首都必须从文明世界永远消失,把它葬入大海!”

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

苏联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勇敢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誓死保卫莫斯科。但似乎无法阻挡德军前进的脚步,苏联红军的防线被一再突破,形势岌岌可危。

10月中旬,德军从西、南、北三面包围了莫斯科,苏联政府机关和外国使馆被迫迁往古比雪夫市,但斯大林本人依然坚守在莫斯科。

到了10月底,莫斯科开始戒严。苏联红军在数十公里的莫斯科城外同德军英勇战斗,拼死守卫着身后的首都和人民。11月初,德军的坦克距离莫斯科市区只有20公里,莫斯科危在旦夕。

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苏联红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却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在11月7日举行庆祝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阅兵仪式。

(莫斯科保卫战)

这个决定,让政治局委员和国防部委员都惊愕不已。

莫斯科防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接到斯大林的指令后,也不免质疑这个决定,他委婉地说道:“斯大林同志,现在白天黑夜都在战斗。我们将一切武器装备都送到了前线,我无法保证能召集到阅兵所需的部队,我这里一辆车都没有……”

“你没有明白阅兵的政治意义,”斯大林打断了阿尔捷米耶夫的话,“你做好阅兵的一切准备吧。”

接到任务后,阿尔捷米耶夫不敢懈怠,赶紧组织人手撤去了红场和列宁墓的伪装,重新装饰出节日的气氛。参加阅兵仪式的莫斯科第2步兵师、伏龙芝第332师等部队,匆忙从前线火速回撤,确保能在11月7日一早抵达红场。

11月6日中午,德军又一次发动了大规模空袭,但顽强的苏联红军硬是没让一架敌机侵入莫斯科上空,34架德军飞机被击落。莫斯科近郊机场上的数百架飞机处于一级战斗准备状态,高射炮手们也随时保持着高度戒备。

这天晚上,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7日的莫斯科红场,乌云密布,大雪纷飞,异常寒冷。参加阅兵式的各种武器都披上一层白雪,28000多名肩背行囊、荷枪实弹的官兵肃立在雪地上,给这场阅兵式平添了几分肃穆。

8点整,阅兵式正式开始,阅兵首长布琼尼元帅骑着马奔驰在白雪覆盖的红场上,接受了阿尔捷米耶夫的报告。整个红场回荡着士兵们此起彼伏的“乌拉”声,高亢而嘹亮。

(斯大林)

接着,斯大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参与阅兵的全体官兵和主席台上的苏共领导人,以及现场的莫斯科市民,全体肃立,倾听着斯大林平缓但铿锵有力的讲话。他简短地回忆了几个月卫国战争的经过,分析了红军暂时失利的原因,最后高声喊道:“让伟大列宁的胜利旗帜指引着你们吧!为完全粉碎德寇而战!消灭德寇!光荣的祖国万岁!独立和自由的祖国万岁!在列宁旗帜下向胜利前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