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东吴,魏延去哪儿了?

2020-10-07 17:18:48 作者: 刘备伐东吴,

现在大家明白,火烧连营后,孔明会说:若法孝直在,则能制止主上东行也。法正是会干一些逼主的事情。然而,这和法正的性格有关。若孔明强迫自己去学这种方式,可能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赵云以理劝谏不管用了,孔明若再出面,必会给刘备巨大的压力。然而,刘备是极为看重情义的,若孔明劝谏的结果,刘备仍是要出兵,那必然会对集团内部造成巨大的混乱,我们知道,荆州帮是蜀汉政权的基石。而孔明是荆州帮的灵魂人物。因此,为了维护刘备的权威,孔明只有选择莫不作声。

刘备也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东征并未强迫孔明参加。所以说,蜀汉为什么一直为后人推崇,就是不管是君是臣,都能互相理解,而不会互使心计。

这一分析,大家就明白了,为何东征军中的大将,竟是冯习,张南这样的名气不大的将领。当然,还有一个人,名气很大,却也没有出现在东征的名单中。此人正是魏延。

魏延可算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刘备入蜀时,魏延带着一些军士来投,在夺取成都和汉中之战中,魏延数有战功,被刘备提拔起来,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当时,汉中太守的人选,黄忠是首选,因黄忠在汉中争夺战中,功勋卓著,这才能入选五虎之一,除了黄忠,张飞,赵云,马超,不论哪一个人,资历,经验,能力都比魏延强。

但是刘备是一个敢于起用新人的领导,黄忠当时已经71岁高龄了,张,赵也都年过半百,马超还在壮年,但是用他还是必须有些心存疑虑。相比,只有魏延当时才36岁,正是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段。

魏延当上汉中太守,全凭刘备力排众议。刘备这个人的人格魅力,我们就不要怀疑了。关张赵诸葛,都是很有个性的人,然而,一个个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刘备论功行赏,将黄忠列入五虎时,孔明预测到关羽会不服,刘备很有自信的说:“吾自当解之。”最终,关羽发完牢骚,也就拜受印绶。

其实,用费诗劝解关羽的话语,就能理解为何,张,赵对魏延任汉中太守,并不排斥。“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

“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你魏延虽是汉中太守,然而,张,赵和刘备那是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是一体君臣,这是魏延不能比的。并非,张,赵的能耐就不如魏延,在此辨析。

但无论如何,刘备是魏延的恩人。那魏延又是如何回报恩人的呢?正当刘备为伐吴的人选焦头烂额之际,魏延却稳坐汉中,仿佛伐吴之事,与我文长没有任何干系。整整两年的时间里,这个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高级将领,对伐吴这件干系蜀汉命运的大事,没有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更遑论为恩人刘备出谋划策,甚至毛遂自荐,替刘备担当伐吴急先锋。

魏延从荆州来,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是熟悉的。虽然之后近十年,一直在蜀中争战,但从统兵作战来看,他的能力显然是高于冯习张南许多的。

魏延为何不参加伐吴之战,显然,不是因为他是汉中太守,汉中的将领军士,黎民百姓离开他就活不下去了。就像后来的岳武穆,被十二道金牌逼的退军时,北方的父老拦道恸哭,不让岳飞离开。

魏延不参加伐吴之战,自然有他的心思:

魏延刚刚升任汉中太守,根基还相当的不稳,如果此时就申请参加伐吴,一旦出征,战事非一两个月能解决,而汉中是战略要地,岂可没有大将把守?魏延既然已在荆州,那汉中就一定要有一个主将,刘备不敢放权给马超,赵云可没有问题。魏延前思后想,还是当汉中太守实在,比前景不广阔的伐吴之战,还是留在汉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是首选。

魏延这个人,还是很自命清高的,然而,他在蜀地却一直怕一个人,这个人叫做诸葛亮。有诸葛村夫在的时候,文长虽然总爱发牢骚,然而,却不敢对孔明有太多违拗,一旦孔明过世,魏延就私欲膨胀,不可一世,结果兵败被杀。不过,这说明,文长对孔明还是很敬畏的,在伐吴之事上,孔明既然莫不作声,文长也就明白了,这事难度太大。皇叔虽然有恩于我,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我文长还是不会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