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科人数少除了考试科目非常严格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推荐的官员怕受到连累,秀才科是察举制下面的考试科目,是通过有一定级别的人向上推荐官员的方法选拔出具有一定才华的人才,如果选拔得当,那么推荐者也会受到奖赏。但是也有很多人为了当官,就收买推荐者,而有些推荐者贪财,就冒着风险将施贿者推荐上去,此时推荐者和被推荐者实际上都触犯了法律,当这些人被朝廷识破之后,推荐人和被推荐人都会受到严惩。所以按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很少有官员推荐秀才。推荐的人少,自然就会导致秀才人数少。
《文献通考》记载:隋世天下举秀才,不十人。
秀才人数少的第二个原因是主管的官员刁难人,以杜正玄为例,杜正玄参加秀才科考试的时候,整个考场就只有他一人,但即使如此,杜正玄依靠满肚的才华完成了答卷。他的答卷既符合逻辑,又写得漂亮,由此可见杜正玄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所以主考官给了杜正玄高分。到了此时,按照程序来说,杜正玄应该被录取。但是主考官犯了难,因为他看到考生只有杜正玄一人,没有参照对比。
杜正玄图像
所以主考官又将卷子拿给尚书省的一把手杨素请示,杨素听到这件事就火了,他认为即使将孔子从棺材里弄活了,也不可能考中秀才,因此不想录取杜正玄。杨素这样的反应是有原因的,一是杨素本人恃才傲物,嫉妒才华高的人;二是秀才在当时就很少,此次考试仅有杜正玄,所以杨素认为考生少是杜正玄的运气。后来杨素有多番刁难杜正玄,但是杜正玄本人确有真才实学,所以最终被录取。
从秀才科的考试当中,我们可以分析出隋文帝时期科举考试的特点,非常严格,其实不仅仅是秀才科,其他考试也是如此,但是此时科举考试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考试严格也会照常进行,不过在以后科举考试会有更多的特点。
秀才考试雕像
总结
科举考试是从隋文帝时期正式开始的,开始的标志是分科考试,有了专门的科目,那么科举考试在具体运作的时候,也就越成样子,当然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完美的,科举的发展也是如此,在隋文帝时期,由于科举制度才刚刚开始,所以在流程、科目上都存在尚未完善的地方,并且也很容易受到之前选拔制度的影响,而那些支持旧选拔制度的人自然对新的内容形式感到不安,为了安抚这些人,再加上旧的选拔方式当中也有优点,所以隋文帝也不可能一下子将所有旧的选拔方式都废除。
但是不论怎样,隋文帝都开了科举制度的先河,这可以视为隋文帝的功绩之一。科举制度的产生给了下层阶级发挥才能的平台,由此开始,大贵族也不可能完全想选拔谁就选拔,所以科举考试也极大的减弱了大贵族的势力。除了降低入官门槛、减弱旧贵族势力之外,科举制度还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大批学子对科举爱之恨之,由此留下了许多文人笔迹。当然,还不能否定,科举制度最关键的一个作用,就是巩固了专制统治。
参考文献:
《隋书》
《文献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