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终生不回朝,这跟人品不人品的,根本就没有关系。就问你一句,
若你被皇帝夷灭三族,你会怎么做?
身为“飞将军”李广之孙,武帝朝赫赫有名的将门之子,李陵与他的祖父一样,名声极好,史载:
“(李陵)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
的名誉”
,就是他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深得将士的信任。
李陵,他曾经无比的忠诚于他祖父李广曾经誓死相随的大汉王朝。
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进击匈奴右贤王。此时,武帝希望让曾长期镇守汉与匈奴边境的李陵负责大军的粮食押运任务,但是李陵却拒绝。
《汉书》载:
“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 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因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
李陵认为,他所率领的边防军,都是些精锐将士,让他们去押运粮草,这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因此,李陵希望武帝,将自己的部队编为作战部队,与匈奴面对面的作战。而后,武帝见李陵实在是勇气有加,遂答应其请求,让强弩都尉路博德进军匈奴的半途,停留半刻,等待李陵军队的到来。
路博德,其为武帝朝名将,曾率军平定了南越国,继而让西汉新得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儋耳等九郡,可谓是战功赫赫,功劳卓著。由此,基于路博德的身份和地位,他是耻于做一个只是后生小辈的李陵的后。
因此,当时路博德在得知此事后,他就向武帝上书,说:
“现在才刚到秋季,正值匈奴马肥之时,这时贸然与其开战,恐难以取胜。因此,希望留李陵等到春天,之后,在与他各率酒泉、张掖五千骑兵分别攻打东西浚稽山,必将获胜”
。按理说,这封奏折并没有什么不合理,身为大汉名将,路博德因不想作李陵的后备力量,所以向武帝建议,等来春,再与匈奴决战,两人各领一军,分别出击,各自攻打东西浚稽山。
这次上书,在任何人看来,都不能挑出任何毛病,毕竟要攻打匈奴,自然是选择汉军最强,匈奴最弱的时机,这样汉军就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如此建议,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不知是何故,武帝居然将路博德的奏书,怪到了李陵的身上,他怀疑是李陵后悔不想出兵而指使路博德上书,于是传诏路博德:
“吾欲与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今虏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钩营之道”
,大意就是我曾经想给李陵一些兵马,但他却说“要以少击众”。好!我信他,我让他带兵去打匈奴。可是,现在匈奴都侵入西河了,你居然说要等?等不得,命你部速赶往西河,守住钩营之道。
而后,武帝又传诏李陵:
“以九月发,出遮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
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
,大意就是你必须在九月发兵,从险要的庶虏鄣出塞,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以观敌情,如无所见,则沿着野侯赵破奴走过的路线抵受降城休整,将情况用快马回朝报告。你与路博德说了些什么?一并上书说清楚。
此时,当李陵接到这道诏书后,心知击匈奴一事,已不能再等,他本想探明敌情,做完充分的准备再进发,可此时已是无法再等,若再等,恐性命难保。于是,为避免武帝发怒,李陵只得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前往浚稽山扎营。之后,他是赶忙地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陈步乐回京禀报于武帝。
就在李陵驻扎于浚稽山不久,所部就与匈奴单于主力相遇,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于浚稽山,并为此发生大战。此战,李陵军是勇猛无比,他们个个都是可以以一挡十的存在,在李陵的运筹帷幄下,三万匈奴军大败而回。但是,李陵军毕竟只有五千人,且外无援军,内无物资,加之匈奴军战斗力本来也不弱,因此在匈奴增兵至八万人后,李陵军逐渐不支,被迫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