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对这两位清朝皇帝评价很一般,实际上他们有些被低估了

2020-10-09 13:00:08 作者: 史家对这两位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清朝末年饱受外族欺凌的结果似乎是注定的,而开了这个坏头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千古一帝”康熙。这样说来有些骇人,但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康熙是宏图大略之人,他为人相当开明,对西方文化科技相当了解。不少资料显示,康熙在数学上还有一定研究,但恰恰如此,他偏偏要将这些外来文化和科技束之高阁,生怕汉人掌握后危及满清统治。

满清不比明朝,虽然明朝16个皇帝真正修成大业的没几个,“不务正业”的倒不少,但朱家子嗣的心气还是十分令人佩服的。明朝皇帝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可能不高,但存在感和评价向来不会太低。清朝就差得远了,除了开始和结束的那几位,夹在中间的相比之下就显得十分低调。如果不了解,恐怕很容易把他们认为是碌碌无为的昏君庸君。实际上,别的且不多说,就道光、咸丰两朝还是值得一提的。

1820年,“老好人”嘉庆帝驾崩。嘉庆一朝十分有趣,这位皇帝对贪腐之人深恶痛绝,著名的贪官和珅就是被嘉庆赐死的。嘉庆帝掌握实权后立即对贪腐的官僚群体下手,肃清吏治,大量任用刚正清廉的官员。谁知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加重了。嘉庆生生地让清朝与世界工业革命擦肩而过,他驾崩时,中国深受鸦片荼毒,国内反清组织也是纷纷涌出,八旗子弟已彻底沦为庞大的社会负担。嘉庆一朝25年,清朝中衰得尤其厉害,1821年,道光帝接手时,国家俨然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史家对道光帝的评价并不高,但相比之下,道光却是清朝中衰那段历史中比较优秀的皇帝了,他的所作所为甚至有力挽狂澜的感觉。道光继位时已经是39岁的“老人”了,性格方面大体定型。深受父亲的影响,道光做事总体讲究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但比起嘉庆来说也算是有所突破。登基之后,道光发起了一次整肃吏治的大运动,他开源节流,敢于对许多实权派的高层官员下手,甚至下狠手惩罚了一批无法无天的皇亲国戚。值得注意的是,道光的反腐倡廉并不是一阵风,他终身都保持着这股态度,这为他赢得了“勤俭朴素”的好名声,甚至有人嘲笑他身为一个皇帝太“抠门”。表面上看,道光不过是一个观念上比较简朴的人而已;深入考虑,道光能够承受住权贵势力的冲击和反抗,将廉政措施落实到底并贯穿终生,这充分显露了他的政治手腕和魄力。作为其生涯的另一亮点,“虎门销烟”无疑也佐证了这一点。

有心成大事,能力是一方面,运气也绝不可少。1824年,洪泽湖高家堰大堤决口,大运河水位降到红线以下,漕船搁浅,粮道阻断。这意味着京城很有可能陷入断粮的危险情况,道光得知后震怒,当即将总督张文浩革职查办,命人将其押到灾难现场示众。时势造英雄,在这个关头,道光也算是彻底开窍了。他重用陶澍,在后者的大力推行下,海运在道光朝彻底实现,这也算是这位皇帝相对平庸的政治生涯中的高光点。

虽然实现海运这件事上多少有点被逼无奈的感觉,但道光的态度并非是完全被动的。他曾对陶澍说:“朕看汝人爽直,任事勇敢,故畀以两江重任。”道光在这句话里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他看人不会走眼,只选择那些敢作敢为的干才;其二,爱卿做这件事一定要有勇气做到底,不要害怕阻力,浅尝辄止。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道光帝拥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和魄力,对人才的任用上也相当出色。道光时,清朝国库存银最高时达到3300万两,海运之前,两淮盐政亏损超过700万两,之后不但扭亏为盈,还能存银300余万。

当皇帝是要有天分的,道光的天资太低,即便是勤勤恳恳,殚精竭虑,当个守成之君尚且勉强,更别说在清朝国力急速衰颓的情况下成为中兴之主了。不过,道光对挽救颓势也是有相当大的贡献的,他为咸丰提供的登基环境,比当初自己继位时的要强很多。1850年,四皇子奕詝即位,也许是年轻气盛的原因,比起嘉庆和道光,咸丰的政治魄力又更胜一筹。登基伊始,咸丰就对权倾一时的穆彰阿下手,以“保位贪荣,妨贤病国”的罪名将其革职并永不叙用,这位权臣竟被弄得没有一点脾气。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