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大同城遗址附近
再看“大同川”到底在何处:
一、《新唐书、地理志、丰州九原郡》》:“睿宗(李旦,武则天的儿子)景云三年,朔方军总管张仁愿筑东、中、西三受降城。中受降城西二百里大同川有天德军,乾元(唐肃宗李享的年号)后,徙屯永济栅,故大同城也。”这条记载,明确指出,“大同川”的位置在丰州九原郡境内中受降城西二百里之处。九原郡在今内蒙,而“大同川”亦必在内蒙无疑。而且叙明:九原郡内有“故大同城”,则绝非今山西之大同市。查辽代以前各史,则山西境内根本无“大同”之名。
二、《新唐书、地理志、丰州九原郡》又记:“宝历(唐敬宗李湛的年号)元年,振武节度使张惟清以东受降城滨河,徙置绥远烽(今内蒙呼市)南。”这段记载说明“东受降城”的位置靠近今内蒙呼市南面的黄河,则中、西两受降城必在这一带以西,所以“大同川”亦定然在呼市之西,绝不能在东。
三、同书同条内又记:“中受降城接灵州境”。唐代的灵、夏二州在今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受降既与灵州接境,则必在甘肃宁夏之东北。“大同川”既在中受城之西,则方位自明。
大同古城
上述三条记载,无论从南至北或由东到西,均可把“大同川”的方位定在内蒙。东、中、西三个受降城是唐代建筑的,以唐史记唐事,恐怕不会有误吧。
为了弄清唐代的“今大同城”和唐代的“古大同城”、“古云中城”的位置,请看《新唐书·地理志下》记载通往塞外少数民族所居之地的一条交通路线:“……夏州北度乌水,百二十里至可朱浑水源。……又经大非苦盐池,六十六里至贺兰驿。……又涉屯根水,五十里至安乐戍,戍在河西,其东有古大同城。今大同城故永济栅也。……又东南经鸟咄谷,二百七十里至古云中城,又西五十五里有绥远城(今内蒙呼市,过去称绥远、归化),皆灵、夏以北番落(古代汉族统治者称少数民族为番)所居。”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史料。
从这笔史料中我们可以看清,无论唐代的“今大同城”或唐以前的“古大同城”、“古云中城”,均在内蒙境内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从这笔史料中,我们也清楚了“大同城”在历史上有三座:二座在内蒙,一座即今山西大同市。
最后,再总结一笔:北周以前的“云中”在今内蒙;辽代以前的“大同”也在今内蒙,不可与北周、辽代以后之“云中”、“大同”混为一谈。《辽史·地理志》、《明一统志》、《山西通志》既把战国、两汉在今内蒙之“云中”搬到今山西大同地区,那很自然地跟着把唐代的“大同川”也误认为系今山西之大同地区。这就为大同的历史沿革造成数百年之混乱。聊为辨析,以资纠正。管窥之见,末必妥当,愿与有识之士共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