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时期财政的发展阶段:从赤字到盈余,用时不到10年

2020-10-12 01:07:39 作者: 汉武帝刘彻时

第三阶段:对于财政匮乏的应对。

武帝时期所面临的财政问题是西汉立国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如果再不解决恐会危及汉朝的统治,所以此时让汉朝摆脱财政匮乏的局面,是武帝君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政治要务。

但是此时要完全依靠西汉初期确立的田租和算赋的财政体系来摆脱这一局面显然已经是不切合实际的了。而武帝也深知这点,所以这个时候武帝君臣就开始主动的去探索能让西汉迅速聚拢民间财富的全新财政体系,而根据《史记.平准书》所载,武帝朝所推行的可迅速聚拢民间财富的新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盐铁专营。

盐、铁行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暴利”行业,西汉时这两个行业更是产生了无数个“或累万金”的富商大贾,因此武帝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朝廷聚拢民间的财富,盐、铁行业自然就是武帝所要掌控的首个目标。于是前120年,在西汉的财政出现“县空大空”的局面后,武帝就任命能“致生累千金”(《史记.平准书》)的咸阳大盐商东郭咸阳、南阳大铁商孔仅为大农丞,负责协助朝廷实行对于盐、铁行业的垄断。

简单的说“均输”就是朝廷利用手中方便快捷的驿站系统来赚取各地之间的贸易差,举个例子就是比如河套地区盛产马,那么马在河套地区的价格肯定不高,但是如果把这马贩卖到中原地区,甚至是南方地区,那它的价格肯定是会成倍的增加的,毕竟“物以稀为贵”,而朝廷就是靠着这个“贸易差”来赚取丰厚的利润。

第四阶段:财政开始由赤字转为盈余。

也就是如此,之后武帝在相继推行了盐铁专营、币制改革、算缗告缗、均输平准这些以兴利的为目的的新财政政策后,武帝朝的财政状况开始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好转。前114年“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史记.平准书》),“益饶”2字足以说明此时西汉的财政状况已经开始有了好转,而且开始有了“盈余”的迹象。

之后在以上的兴利政策继续实行了三四年后,至前110年,这期间武帝又开始进行了一系列耗资巨大的活动,如前111年南越反,西羌侵边,武帝发重兵破之(《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此后武帝又在上郡、朔方等郡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屯田活动。再如在前110年,武帝又接连发兵灭掉了南越和西南夷,并在此设置了17个新郡(《史记.西南夷列传》载:“会越已破....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南越破後,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筰侯,厓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巂郡,筰都为沈犁郡,厓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同时在前110年,武帝还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封禅泰山”的行动,南巡时武帝更是“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史记.平准书》)。可以说从以上种种迹象表面,此时西汉的财政状况已经恢复了武帝初登基时那个财政富足的时期。

而正如《史记.平准书》所言“皆仰给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赡之”,从中我们也可以得知武帝朝所推行的各项兴利政策显然已是十分成功了,正是基于此,西汉又重新回到了那个“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盛世时期。

只能说武帝朝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能将一个财产已完全枯竭,连将士的军饷都发不出的落魄王朝重新变成了财政充足,皇帝出巡时候赏赐都能“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的盛世王朝,这期间的转变绝对是一个封建时代难得一见的“财政奇迹”。

而据《史记.平准书》所载,武帝时期“盐铁专营”的实施方法就是“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就是“盐专卖”采取由朝廷负责给盐民提供煮盐的器具,然后由盐民负责煮盐,之后由朝廷来定价收购,并有朝廷来负责运输和销售的方法。而“铁专卖”则是采取由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民间任何人都不得插手干预的方法。同时对于敢背着朝廷煮盐铸铁器的,则会先没收他的器物用具,然后砍掉他的左脚趾,借此来震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