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南唐何以立足中原,影响后世?

2020-10-12 17:18:58 作者: “风华绝代”

南唐同样如此。当时北方政权与荆楚隐隐有联合之势,为了防止北方实力壮大吞并南唐,南唐与北方游牧民族——契丹结盟,利用契丹牵制北方政权,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以便将来直取中原。

可以说,在五代十国这个乱世,南唐是维持南北方对峙平衡关键角色。

但是,由于南方各政权和南唐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冲突,消耗了南方各国的实力,最终使北方政权趁虚而入,瓦解了南方政治集团。

江南经济的推动者

分裂割据,无疑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分裂,归根结底还是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各个地方不满朝廷对地方经济政治的压制,于是就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建立新的格局。五代十国正是新的经济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

经历了前代的几次战乱之后,北方人民南逃,随着人口的南迁,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大量的劳动力涌入江南,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逐渐拉近了与北方经济的发展差距。

到了五代十国时代,经济中心南移已经成为大的趋势,而南唐的存在,加速了这种格局的最终形成。

李昪出身寒微,早年经历过一段贫苦生活,因此对战争给民生经济带来的伤害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因此在他建立南唐之后,就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保境安民,发展经济。

李昪不妄动兵戈,将重点放在国家内部的发展上,劝课农桑,奖励生产,轻徭薄赋,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南唐百姓在乱世之中获得了短暂的安宁。免去战乱之苦的百姓开始为他们的生计忙碌,一时之间,南唐恢复了生机。

南唐本就占据了江淮地区,江淮富庶,无论是农耕还是手工业都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李昪的政策,无疑是将这片土地的潜力最大程度的挖掘了出来。

在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人口和粮食。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暂时无法准确的知道南唐统治时期人口增长的准确数据,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时期人口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同时,南唐的粮食也获得了极大的丰收,加上掌握了漕运,南唐“比年丰稔”。

由此,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隐隐超越北方,为宋朝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文化的发展者

南唐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南唐教育文化的繁荣。加之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大肆兴办书院,建立太学,社会上下形成了一种重视文化的良好氛围。除了教育,诗词舞乐等艺术文化,同样蓬勃发展。

南唐对中华文化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将词推上了新的发展高度。提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李煜。

词,最初产生于市井之间,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它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充满烟火气息。正因如此,早期的词往往以倾诉男欢女爱为主要内容,这也是为了贴合市民阶层的审美。

比如《菩萨蛮》中“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且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 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

短短几句,将男女之间炽热的爱情展现无余,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由于文人的参与,词中的俚语俗话变成了更加文雅的语言,但是词的内容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青楼歌姬,倚红偎翠,充满了香艳缠绵的气息,也因此一直被人认为是艳词,不被人当作正统看待,直到李煜的出现才使词脱离了艳情色彩,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深邃的意境。当时人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更奉后主李煜为“词中之帝”。

从古至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评判,多少带点政治色彩。宋人评价李煜的词为“亡国之音”,批评他诗词误国,当时的人们都在说,如果李煜把作词的功夫用来治国,南唐也不会亡,但是这却恰恰证明了李煜的诗词造诣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