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选手郑权:雕刻人生新高度

2020-09-25 19:22:41 作者: 金牌选手郑权

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2019年8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选手共获得16金14银5铜和17个优胜奖,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建筑石雕项目冠军郑权。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颁奖现场,郑权为中国获取第一块建筑石雕项目金牌。图为郑权登上领奖台。

当地时间8月27日19点,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颁奖现场。

第一个颁奖的项目是欧洲选手传统强项——建筑石雕,中国选手郑权紧握五星红旗,紧张地等待主持人公布具体名次。当听到“…thegold medal goes to Quan Zheng,China”时,郑权身披着五星红旗冲向最高领奖台,一跃而上。

郑权赢了!这个今年刚满21岁的大三学生,为中国代表团斩获了本届世赛第一枚金牌,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选手参加建筑石雕项目。

在9平米操作间里雕刻青春

一头自来卷短发,腼腆的笑脸,一身运动装束,第一眼看去,郑权和其他同学没什么区别,只是双手异常粗糙,皮肤粗粝,手心满是老茧,粗大的关节让他看上去更像一位干体力活的“工匠”。

这双手见证了郑权从一名职校生到世界冠军的拼搏之路,这条路,他走了两年。

郑权的家乡在安徽宿州,家乡浓厚的徽雕艺术氛围浸润着他的童年。一次电视上播放雕刻匠人的作品深深吸引了他,“第一次感觉,雕刻会让石头说话,这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回忆起自己少时与石雕的第一次接触,郑权说。

怀着对雕刻工匠的钦佩和对雕刻艺术的憧憬,高考后,郑权选择报考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设计专业。2017年9月,他踏入这个让他梦想扬帆的起点。

刚入学,郑权就参加了校内建筑石雕项目集训队的初选,2个月后,顺利通过校内选拔赛,正式加入黄山市建筑石雕集训队,和队友们一起到黄山某训练基地开始封闭式集训。

早上6:30起床、体能训练、进场实训、午饭1小时、训练、晚饭1小时、训练、晚上23:00入睡……20出头的年龄本该是年少奔放的青春时光,郑权却选择用技艺雕琢每时每分。

训练基地在远离市区的深山里,除了两只捡回来的小狗,陪伴他们的只有虫鸣鸟语。“安静、空气好,适合训练,就是太无聊了,想去趟网吧都得花一个多小时在路上。”提起两年前刚到训练基地的一幕幕,郑权笑着说。

“训练没有捷径,只有机械的重复和不懈的坚持,在不同形状的石头上反复练同一个项目,让肌肉和大脑形成记忆。”指导教练洪正兴说。

9平方米大小的操作间里,一台抽尘机,一方操作台,几十种各种功能的雕刻工具,一块两百斤左右的石头,这些就是郑权生活中的全部。握刀、用锤、打坯,这些雕刻的基本功虽在学校就学过,在训练中心,一切归零,所有的集训队员都要从基本功练起。一天下来,掌心就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贴上创可贴接着练,手套三天破一双,裸露在外的皮肤也被雕刻的粉尘染得像是糊上一层釉,怎么也洗不干净。

第一次派出选手参赛、没有任何国际大赛比赛经验、欧洲选手的传统强项……没有裁判会相信中国选手会有机会赢得这枚奖牌。“总有一个人要赢,为什么这个人不是我?”从进入集训队的那天起,夺取2019年俄罗斯喀山世赛建筑石雕项目金牌,就被郑权视为奋斗终极目标。“你们觉得中国人第一次参加肯定拿不了这块金牌,我就是要证明给你们看。”靠着这股信念,郑权把所有的质疑抛在脑后,在小小的操作间不分冬夏,精心打磨自己的状态和技术。

在很多人眼里,郑权是一个为比赛而生的天才选手。两年来,如打游戏的“通关”般,郑权一路过关斩将,在市、省、国家选拔赛上均斩获第一名。2018年6月,他顺利进入第45届世赛建筑石雕项目国家集训队,成为世赛“种子”选手。可只有郑权自己知道,“天才”背后付出的99%是汗水。

集训期间,每天7个小时的训练量是常态,郑权主动向教练申请,把训练时间再加码5个小时。每天12小时以上的弯腰训练,让郑权的腰肌严重劳损,早上醒来的时候甚至痛得起不了床,需要用力撑住床边才能起来,手指也因为长时间握工具导致肌肉拉伤。身体实在吃不消的时候,郑权会给自己放一个短假,但脑子从不休息,反复演练回放训练中的每一个细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