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上千位,但能获古今中外史学家称赞的却不多,大部分学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价有褒有贬。
但是,清朝的这位皇帝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他就是康熙皇帝。
法国学者莱布尼茨将康熙皇帝称作“空前伟大的君主”,梁启超认为康熙大帝“是廓达大度的人,不独政治上常采宽仁之义,对于学问,亦有宏纳众流气象”。
但就是这样一位颇具美名的皇帝,面对平反叛乱有功的姐夫,为何果断的选择处死,他并让他死无全尸呢?难不成,自古帝王都心狠手辣?
其实不然,只能说康熙的这位姐夫野心膨胀,自食恶果。
要说康熙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鳌拜,他的睿智果决在这一时期已然显露。实际上作为清廷统治者,他也有其自己的难处。
作为外族,该如何能让清军入关后拉拢汉人的人心,这着实是一道难题。而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为了更快的统一中国,建立政权,埋下了一粒“祸种”。
清朝统治者先后册立了五位立下汗马功劳的汉族将领为藩王,并允许子弟世袭。这一历史背景逐渐沿袭至康熙时期,形成三藩军队,并割据一方。
他们分别是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而我们今天讲述的主人公,便是康熙帝的姐夫,也就是三藩之一的靖南王耿精忠。
我们发现,三藩王被分布在云南,广东,福建等地区,康熙皇帝这么做的原因,当时是为了对付隐匿在西南部的明朝残余势力。
但由于这三个地方距离首都太过遥远,皇权在这里便显得不那么重要。而三藩王的权力则更大,他们甚至可以管辖当地的官员,并影响官员的选拔,以及决策地方的赋税。
除此之外,更让人忌惮的是,藩王可以有自己的军队、这直接表明他们可以培育自己的军事势力,活生生的地方皇帝。
耿精忠在继承靖南王爵位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尽管他出身于将门世家,但他对军队以及兵力丝毫不感兴趣。
相反,耿精忠是一个纨绔子弟。耿精忠后来迎娶了肃亲王豪格的女儿,也就是说,耿精忠是康熙的堂姐夫。当然,这样的婚姻大多都是属于政治联姻。
他也自认为与皇室沾亲带故,于是行事愈发肆无忌惮。
耿精忠生活奢侈,贪图享乐,为了扩大自己的豪宅,他不惜将住在自己宅府附近的百姓都赶走,圈占他们的土地。
除此之外,耿精忠出行的车马,住宅的规格都远远超过了藩王的标准。而其他两位藩王更是如此,此时的“三藩”,在康熙的眼中,已经对他的政权构成了一种威胁。
康熙帝在亲政之后,亲笔书写了三项“当务之急”,并贴在宫中的柱子上。
“三藩”名列其中,康熙帝说:“
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
在一个恰当的时机下,康熙帝果断地发出了撤藩令。
撤藩令一出,这三位藩王当即便坐不住了,这相当于康熙直接把他们的权力剥夺了。因此吴三桂在云南首先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在吴三桂的拉拢利诱之下,耿精忠也随之举兵反叛。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州响应,并诛杀福建总督范承谟及幕僚等50余人,坐拥十万精兵,一时兵势甚盛。
他的存在,的确给康熙皇帝平反的路上带来了许多阻碍。
因此,康熙皇帝放弃了硬碰硬的做法,他将耿精忠的家人软禁在京城,并出言力劝耿精忠改过自新,投降于清廷。
然而此时的耿精忠并不理睬,继续举兵反叛,队伍一曾扩大到十万之众。
“三藩”虽然实力不容小觑,但他们之间矛盾重重,再加上与台湾的郑经反清势力发生猜忌,耿精忠军饷匮乏,导致军中士气低落。沿途暴虐,又不得民心 ,给了清军逐个击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