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都城为何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而不是长安或洛阳

2020-10-13 13:05:17 作者: 北宋都城为何

上图_ 隋唐运河及漕运 (圈黑处为古代开封位轩所在)

定都开封的军事因素赵匡胤即位之初,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推行军制改革。他在开封周边屯集了全国半数以上的精锐禁军,而由地方长官节制的厢兵镇守各地,此外,将乡兵和藩兵作为军事力量的有益补充,出现了“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局面。

有了数量众多的军队拱卫开封,抵消了地理上的劣势,建立起坚实的军事防御。军队依托开封水陆交通体系的优势,既能保证了数十万宋军的物资供应,又可以向四周机动部署,对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进行积极防御。这一做法结合开封自身实际,加强了北宋初期的政权,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上图_ 北宋东京(开封)平面图

备选方案的淘汰其实,开封并非赵匡胤心中理想的首都。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赵匡胤回洛阳祭祖之际,曾提出:“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表明计划迁都长安和洛阳的意愿。不过,长安在唐末屡遭兵祸。“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短暂复建后,长安再遭涂炭,“ 自僖宗中和以来修葺宫室、市肆,燔烧俱尽”。

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朱温击败李茂贞后,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强令长安附近百姓迁徙,“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经过强拆的长安“遂成丘墟”。此外,“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处不足以给京师”,另加黄河三门峡的阻隔,造成漕运不利。三大不利因素叠加,赵匡胤不得不放弃定都长安的想法。

上图_ 隋朝东都洛阳平面图

用“中兹宇宙,均朝宗於万国”来形容洛阳一点都不过分,它有外城、皇城、宫城组成,外城周长28公里,有城门8座、109坊,占地面积49.4平方公里。全城商业贸易分为南市、西市和北市,三市依傍与运河相通的河道。五代时期,沙陀人建立的后唐曾在此建都。

赵匡胤对迁都洛阳向郡臣解释:“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显然他意识到了开封不利的地势以及长期“冗兵”产生的弊端。这个建议遭到晋王赵光义的强烈反对,他以“在德不在险”为由进行驳斥。赵光义走后,赵匡胤对侍从叹息:“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上图_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赵光义的子嗣除康王赵构外被一网打尽。赵匡胤一语成谶,事实正如他预料的那样。事实上,只要赵匡胤决心迁都,是没人可以阻止的。

不久,赵匡胤在“烛影斧声”的迷雾中暴亡,迁都洛阳随之戛然而止。开封的幸运,筑就了北宋的不幸。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