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这个光辉的职业中,有这样一个不同的队伍,他们面对的学生,在大家的眼中或许是比较特殊的存在,而这些特教老师们则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这些孩子,刘慧便是其中的一员。 15年间,她看着一批又一批聋哑孩子健康成长,给这些孩子重新插上飞翔的翅膀,在无声的世界里播撒爱与阳光。
不会手语时板书写满黑板
“其实一开始也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特教老师,一晃在聋校已经工作15年了。”2005年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刘慧和其他同学一样,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 “当时许多学校都来大学招老师,同学们都给自己心仪的学校投了简历。 ”刘慧告诉记者,当她看到盲校和聋校的时候,心里有了一丝奇妙的感觉。“上学的时候我曾经去盲校当过义工,但是对聋校却一点都不了解,不知道聋哑学生是怎样上课的。”也许是出于这种对未知的期望与好奇,刘慧把自己携带的最后一份简历投给了聋校。 “当时也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聋校真的录用了我,就这样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 ”
在刘慧上课的过程中,记者看到她说话的同时,手指来回翻飞,手势变换飞快,用手语与讲台下的学生们进行交流。“别看现在和孩子们手语沟通零障碍,一开始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刘慧告诉记者,学习手语是当初自己进入学校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没有专门的老师教,只能自学或者跟着同学们学习。“手语不是两三天就能学会的,但是课还是要照常进行,怎么办呢?我就只能多写板书,用写字的方式和同学交流。 ”刘慧回忆,刚开始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几乎要把在课堂上说的每一个字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来,基本一堂课下来,黑板要擦两三遍。 “但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手写得累不说,也耽误时间,课堂效果也不好,所以就只能拼命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手语。 ”用了2-3个月的时间,刘慧的手语水平就已经可以满足自主上课的要求了,而能和孩子们无障碍沟通,则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记得当时国庆节放假前,同学们还开玩笑督促我假期要好好学手语,后来假期回来后,有一节作文课,我全程都是用手语和大家交流的,看到孩子们惊讶的眼神,我觉得特骄傲特兴奋。 ”刘慧说。
别戴有色眼镜看待特殊孩子
谈起自己的学生,刘慧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看得出来,她是真心喜欢自己的学生们,真的把这一班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去教育。“很多人其实在生活中都会戴有色眼镜看待这些聋哑孩子,觉得他们和普通孩子不一样,去可怜同情他们,但在我看来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并无二致。”刘慧告诉记者,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自己就和家长说了这样一句话:“首先作为孩子的家长,你们一定不可以以异样的眼光和心理去对待自己的孩子,要打心里觉得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 ”同样为人母亲,刘慧能够理解家长们对于自己孩子的保护和心疼,怕自己的孩子因为生理缺陷而受欺负、被排挤,但她表示,家长越是如此,孩子们越是会不自信,觉得自己不正常,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影响。
我们常说,每一个特殊孩子就是一把锁,特教老师的工作就是找到钥匙,开启孩子的心扉,而这把钥匙也许就是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真诚、简单、阳光、朴实,便是刘慧与聋哑生接触多年的感受。“这些孩子真的很单纯很真诚,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学习的认真程度,比一般孩子要强烈得多。 ”刘慧表示,在平时的学习中,自己也会运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去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我会更多地运用绘画背诵法、绘本式教学等方法,去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我觉得,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多出去看,多长见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很愿意带着孩子们多出去参加活动,对于他们的性格也有很好的帮助。“印象里有一次我带着孩子们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一起做活动交流,结果对方学校的老师看到我们的孩子后特别意外,跟我说‘你们这些孩子怎么这么阳光活泼?’这和他们想象中的聋哑学生完全不一样,听到这样的评价后,我真的很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