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世纪至19世纪中后期,在蒸汽动力取代风帆动力前的漫长岁月里,先民们借助季风与洋流等自然条件,利用传统航海技术连通世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多领域交流。
时光流转,在海路交通网络中东亚板块的核心枢纽港口———宁波,一场文旅博览盛会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近。9月25日至27日,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和旅游博览会在宁波举行,博览会吸引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多元文化借此平台开展交流互鉴。
博览会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文旅深度融合”“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宁波建设”“文化金融合作”“文化走进生活”“旅游消费复苏”等六大主题展开,并在线上开设“云上展厅”进行同步展示,首次推出了“文旅夜展”。
文坛译著产生共鸣
作为今年博览会的主宾国,俄罗斯展位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及歌舞表演吸引了现场观众。除了套娃等特色手工艺品,玻璃展柜中,几份满是修改痕迹却字迹工整的翻译手稿尤为引人关注。
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和旅游博览会于9月25日-27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图为9月25日,主宾国俄罗斯为展会观众带来了民族音乐表演。(殷晓圣 摄)
“展区展示了中国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翻译《战争与和平》手稿,以及《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多个中俄文版本。”俄罗斯联邦国家友谊桥基金会中国办公室主任邵洁说。
在中国,草婴的名字和俄罗斯文坛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紧紧联系在一起。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浙江宁波镇海人,毕生以翻译托尔斯泰文学作品为追求。他数十年如一日,以一人之力翻译了400多万字的《托尔斯泰全集》,成为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传播的里程碑。
“我要努力在读者与托尔斯泰之间架起一座桥,并且把这座桥造得平坦、宽阔,让人轻松走来不觉得累。”草婴如是说,并将夙愿付诸实践,诉诸笔端。除了托尔斯泰系列著作,他还是中国第一位译介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译家,他翻译的莱蒙托夫、卡塔耶夫、尼古拉耶娃等人的作品,均在中国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
已故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的《战争与和平》翻译手稿作为重要展品展出 (殷晓圣 摄)
“我的外公曾告诉我,人性中的真、善、美可以跨越语言的隔阂,让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产生共鸣。”草婴外孙张盛海说,“希望他对人道主义的追求能够激励更多后人,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五彩细线”展示风情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贸往来将世界联结成整体,而文化交流则是于无形中拉近了心理距离。
五彩细线从世界地图上不同国家引出,在3D空间中将宁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连。这件名为“城市地图”的空间艺术装置由中国美术学院保加利亚籍教授阿萨杜尔·马克洛夫带领团队完成,新奇的视觉体验和设计理念让观众眼前一亮。
创作团队成员之一朱芷娴告诉记者,空间中相连的“映射”出痕迹,寓意着“一带一路”及各种国际文化活动。用不同颜色的线连接不同城市的图形,其思想和概念是展示国家与民族、不同文化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将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联系起来的文化之“线”。
展会现场,记者遇到宁波市民张伟宁,他告诉记者,博览会就像一扇窗口,让宁波当地群众“足不出户”便能直观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市民程倩倩带着12岁的儿子在特斯拉博物馆的哥伦布蛋、电音装置等展品前流连忘返,她说:“来这次展会前,甚至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特斯拉是塞尔维亚人后裔,由此可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还有许多需要填补的空白。”
文化交流跨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