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即至,听李世桥教授讲中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2020-09-29 08:56:17 作者: 中秋即至,听

情满中秋月正圆 共赏诗词迎双节

——李世桥解读中秋节俗与中国诗词的月亮意象

【全媒体记者董志国 通讯员张晓征】在2020年国庆、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9月27日下午,南阳师院李世桥教授作了题为《“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节俗与中国诗词的月亮意象》的讲座,我市众多作家、文友欢聚一堂,共同参加这场文化盛宴。

李世桥从月亮文化原型的象征意义,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等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并对中国文学史上吟咏月亮的诗词歌赋名篇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刻解读,剖析其深邃的艺术美学意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揭示出月亮意象蕴含的时空永恒所引发的人生哲理思考。

中国传统节日植根于农耕社会的土壤中,是农业文明的典型伴生物,是人们为适应自然时序变化与社会生活节奏所创制的一种人文时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民族来说,传统节日蕴涵着自然常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民族精神等文化内涵,流淌着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中秋节以多种方式庆贺丰收、阖家团圆,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互动和以家庭亲情为本的人伦精神;原始初民因月亮盈亏而将其与生殖相联系,视月亮为生殖之神,希望借月之神力,祈祷子嗣繁衍,更直接体现了一个文化体系的生命精神和家国情怀。

传统节日具有固定化的节俗仪式,可以使伦理道德、行为价值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与加强,歌咏传统节日的名篇佳作不断涌现,使节日本身具有了艺术化的表现方式,体现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景,长期以来吸引民众广泛、自觉地参与。千百年来,传统节日早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

李世桥强调,我们要让传统节日回归精神本原,将它独有的伦理观念、情感寄托和精神价值现代化,让它能够“活在当下”,而不仅仅是一个个“假期”。过节是每一个人的事,只有通过每个人的行动才能提升节日的文化含量。让传统节日过得更有文化内涵,不仅是一种有益的宣示和垂范,也是提升文化创造内驱力的必由之路。

李世桥的讲座引经据典,观点鲜明,视野开阔,既有精湛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诗词赏析,展现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知识积累,不时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气氛十分热烈。

讲座现场,作家武占文分别向李世桥、梅溪沙书店赠送了精心撰写的书法作品。南阳市公安局政治部还聘请李世桥为南阳市公安文联文学协会专业指导老师,并颁发了聘书。

当天讲座由南阳市读书协会、卧龙区作家协会、丰山读书会主办,梅溪沙生活书店、老陕西读书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