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医三代”,身强却手巧,自学做裁缝,每天打篮球

2020-09-12 10:32:28 作者: 名校“医三代

“今年高考感冒发烧,三门都没考好,比理想分数低了将近20分。”从上海交大附中毕业的魏名扬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发挥有点失常情况下,考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5年制临床专业没问题,但他一心要读最长的8年制。

这个“医三代”家中,一辈子从医的外公外婆还有妈妈不给压力,甚至劝他复读,明年也不必考医。谁知这个每天打篮球又自学做裁缝的大男生,在综合评价录取批次的校测面试中,凭借综评这15%的分数占比,“逆袭”成为交医临床8年制本博连读的2020级新生。

魏名扬搬运行李进宿舍

9月11日,他如愿步入闵行校园,向上海交大报到,终于和妈妈做了校友。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社

【祖辈援建,妈妈抗疫】

说起从医,家里人其实并没有特别鼓励魏名扬从小立志,而是非常尊重他自我选择。当然,多多少少耳濡目染,或许就是种子。

外公外婆(前方两人)同框老照片

记者来到他松江家中,老照片里,祖辈和母亲的形象总是“白大褂”。外公外婆作为医学生,早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国家大西南支援“三线”建设,到了重庆部队医院工作。当时巴蜀之地生活和交通极为不便,特别是当地没有幼儿园,小魏妈妈某种程度上就是医院里的病人和家属,以及护工等带大的。

“他外公外婆手术时,我就坐在外面的小凳子上,等着他们下手术台,有时很晚才能吃上晚饭。”作为市六医院妇产科大夫,妈妈马莉告诉记者,半夜里她父母也会被喊去开刀。魏名扬妈妈上小学时,随父母回到蚌埠医学院,一切顺理成章地考了医科,后来到当时的二医大读到博士。

妈妈在实施手术中

当医生,或许就是守护生命的轮回。此轮疫情之前,妈妈因病接受了一次腹部大手术,本可在家中休养3个月。谁知新冠肺炎暴发,医院里人手紧缺,她在术后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就去医院察看情况,和家里人念叨着要早些回去上班。在自认为伤口不影响身体活动的时候,她立即终止休假,提前上班。

妈妈与他讨论医学实验课

魏名扬和爸爸几次听到她在医院工作途中体力不支并发头晕的情况,单位建议她再在家休息几天,至少不要再值夜班了。可妈妈依然没有选择休息,继续和同事医护们并肩“战”在抗疫一线。“因为工作繁忙,母亲甚至也没能送我去参加春考。”魏名扬说。

周末到校领取新生包

【自理自立,竞争力】

“医生家里的孩子,是不是成绩不太好?”这句面试官的问话,令魏名扬印象深刻。也难怪,这个家,爸爸常常在外出差,而妈妈也似乎在上海本地“出差”。因为在小魏的记忆中,当医生的妈妈总是一早就离家而去,他起床时见不到;等妈妈回家晚饭时,时常要到七八点,“当然还有通宵手术不回家的情况。”

篮球少年魏名扬

于是,很像妈妈小时候,魏名扬也常由邻居帮忙照顾,读书路上早早地自己坐公交,到初中就独自骑车上下学,回家煮面条充饥。回看儿子的成长曲线,妈妈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道出一段最大的“曲折”。

妈妈援摩

小学二三年级,妈妈随上海医疗队远赴北非摩洛哥援外医疗。这两年,魏名扬除了外公外婆基本看护外,基本处于“放养”状态。“等我回来时,他明显跟不上学习节奏,四五年级成绩都掉了下来……”于是,魏名扬从民办小学进了公办初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