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大道旁,四屏老街处,青山环抱中,一幢幢黄绿相间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抹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耀眼,郎朗的读书声清脆悦耳,飘出山外。这里便是王进校长半生心血,苦心经营的成龙学校。
提及成龙学校,大家都会想到这是一间民办寄宿制学校,更对王进校长肃然起敬,无不称赞他是一个有情怀,有爱心,有担当,有作为之人。王进,古蔺县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古蔺县工商联常委,获得“蔺州好人”等多项荣誉。
一、立志办学、情系桑梓,人生奋斗路上有情怀
王进,二郎镇人,少年命运多舛,初中辍学后做过小买卖,当过临时工,搞过运输,在外打过工。艰辛生活工作的历练,让他感受到知识的重要。偶然的一次回家,他目睹家乡文化落后,信息不畅,交通闭塞,父老乡亲生活贫困,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留下大量留守儿童。此时,王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创办学校,给孩子带去走出大山的希望。
王进是个说干就干之人。1998年。他的学校从7个学生的教学开始了,14年间,三易其址,学校历经成龙武校、骏麟技校、成龙学校,先后开展武术、采矿、酿酒、物业管理及文化知识的培训、学习。
时间来到2014年,这一年,王进的成龙学校漂泊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古蔺镇党委政府将原四屏小学旧址交给成龙学校办学。王进理想中的学校即将变为现实,在这机遇与挑战面前,王进卯足劲,向着心中的目标向前!
差经费怎么办?王进变卖了在二郎经营多年,生意红火的超市,将自己的房屋抵押贷款建学校。
差教师怎么办?王进校长把自己的女婿张璠从西南师大团委书记的岗位上喊回,不惜成本高薪聘请专业人才。
差协调怎么办?王进亲自上阵,靠前指挥,坚守在建校工地一线,一天一盒方便面就解决生活。争取水、电、路的保障,协调学校与村民间的关系,王进披星戴月,殚精竭虑。
校园落成了!2014年9月1日,成龙学校新校园如期开学。老师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孩子们从四面八方奔向学校。面对师生欣喜和向往的神态,王进也舒展开了脸上的笑容,可这时的王进已瘦下了35斤。
有人曾问王进,你并不是缺衣少食之人,为何要如此拼命的办学校呢?王进淡然的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不能忘根,更不能忘本,要做一个对家乡有情怀的人,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大家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二、关怀备至、爱心接力,脱贫攻坚路上有爱心
李某文、李某城两姐弟是一对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生,没有妈妈,父亲一个人艰难的养着这个家。王进通过家访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免去了他们的一切费用。
罗某两姐妹属精神残疾儿童,与年老体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属典型的贫困户。每天这两姐妹嘴含手指,傻笑着望着门前的小道上的同龄人走向学校,望着对面公路上的车水马龙,在傻乎乎的追闹、嬉笑中。她们一天天在成长。
“这家将会出现代际贫困,让她们摆脱贫困,走向希望唯一的出路便是用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改变她们的心智”。王进校长立即想到这一点。
“怎么办?让他们来成龙学校上学又不安全,不让他们上学,他们会又将会在贫穷的道路上循环往复”。
“那我们就送教上门吧!”
王进校长主意已定,至今,成龙学校的教师轮流到罗某家为两姐妹家教,三年来,成龙学校老师们来回走在罗家的路上已成为一道村民赞叹的风景。
像李某、罗某这样的儿童在成龙学校还有。王进在有良知、有品味、有温度的扶贫教育路上,为这些孩子们实行免费教育,为他们构建心理咨询室,搭建掌心宝贝爱心桥梁,实施相守计划,定期开展家访。
“爱心”“良知”可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
三、为国分忧、为家育才,脱贫攻坚路上有担当
王进从开始办学的定位是民办寄宿制学校,主要招收的对象就是留守儿童,近年来工作的重点便是配合党和政府助力脱贫攻坚,搞好教育扶贫,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