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终于来了,熟悉的校园又回来了。因为有了停课、复课、放假、开学的经历,学校更美丽了,老师和同学更亲切了,校园学习生活也因此更显珍贵。
侯欣整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9月10日 第 12 版)
告别山顶上网课
■ 斯那取宗 云南德钦县第一小学(民族小学)六年级学生
能在学校里学习,真好!一想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家乡上网课的事,我就觉得很是孤单、无聊。
我家在云南省德钦县佛山乡巴美村塘龙小组,距离西藏也就几公里。从县城乘车大概需要4个小时,到巴美村后还需要一小时车程,才能到达塘龙小组。村子海拔3400多米,有17户人家。由于地处偏远,疫情期间我和同学们不能回到学校。网课从3月1日起一直上到5月。年初村里没有4G信号,我只好跑到乡政府所在地上网课,因为妈妈在乡政府食堂做饭,我得以在她的宿舍里上网课。
我们村总共有20多个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由于没有4G信号,他们在家长帮助下,集体到村后山上有信号的地方搭了顶帐篷。每天的教室就是这顶帐篷,所有学生就在山上上网课。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有的带着水壶、泡面,有的带着做好的饭菜,也有家长前来送饭。到7月放暑假时,村里已经有了4G信号,上网课不用再跑到山顶上。
不过我真不希望再上网课了,因为上网课时只有我一个人,不能和同学们玩耍,天天被妈妈唠叨,烦得很。再说没有老师监督,我总是不能约束自己,作业也是一拖再拖。
现在好了,回到校园的我可以和同学们在一起,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还可以当面问老师,课外还可以参加舞蹈、合唱、篮球、足球、美术、书法、弦子等兴趣小组。我参加了篮球兴趣小组,感觉校园生活很充实。
江初整理
疫后归来迎新生
■ 孙诗雨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冬日离校,归来已入秋。这几天,走在逐渐恢复热闹的校园里,过去数月烽火峥嵘的抗疫犹如一场大梦,让我们错过了三月天的满园樱花,却也躲过了江城连绵多时的酷暑。如今,往常熟悉的一切正慢慢回归。
开学前一周,我提前回到久违的校园。作为学院党总支的学生干部,我要协助老师准备新学期迎新工作。 疫情期间,虽然同学们分散在天南海北居家隔离,但大家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武汉,期盼着何时能够重返校园。
9月5日,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这一天,武大校园里热闹非凡。新生来了,新气象也就有了。我和学院党总支的其他几位同学一起,为即将入学的研究生新生们准备特别的新生礼包——除了常规的入学须知等物件外,还塞进去了包括医用外科口罩、消毒凝胶等在内的多种防疫物资。 消毒、划隔离线、给每个学生测量体温,学校严格执行着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确保学生安全入学。校长窦贤康一个接一个学院去看望新生,送上勉励,努力让学生们“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可不就是家吗?近8个月的居家生活,我经常梦回校园,梦到经常上课的教室。跟同宿舍的姐妹们夜聊,原来这几个月大家对返校通知都是翘首以盼。在封闭多时的宿舍楼里,我们戴着口罩、消毒帽和手套,“全副武装”地对付积尘,更换潮湿不堪的被褥。大扫除后,便是一个温馨的家。
几天里,各个年级的同学陆续返校,校园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图书馆、食堂早已正常运转,校外的饭馆、小摊也陆续开业。疫情挡不住学生们久别重逢的热情,大家戴着口罩,三五成群地说笑、拍照,找个空间大的饭馆聚餐……新学期,我已是新一届毕业生。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错过了实习期,直接来到了就业季,这多少让人心里没底。好在抗疫终究是胜利了,我们终究是开学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呢?这几天,每到夜聊时分,室友们便相互打气,相互诉说对未来的展望。
和煦的秋风里,研一新生们在东湖秀美风景中说说笑笑,脸上洋溢着初入校园的好奇和兴奋。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很快也将成为一名初入社会的“新生”,这让我的心情急迫起来,也更加珍惜生活在校园的日子,并向着既定目标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