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相互宝频陷舆论风波,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其分摊金额涨幅引起用户关注,二是收取8%的管理费是否合理,三是“拒赔”的发生导致用户质疑对口帮助的真实性,四是对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的态度。
针对上述质疑,近日,相互宝分别进行了回应。
不存在为收取管理费而多救助
据相互宝用户反映,目前,相互宝普通用户的分摊金额已经超过4元,而加入“老年防癌计划”的用户单月分摊金额已经突破了40元。
飞速上涨的金额引起了部分用户的不满,退出互助计划的人数随之增多。
蚂蚁金服对此回应称,目前,“相互宝”无论是用户数(分摊人数)还是分摊金额,其实都已进入相对平稳期;未来将延续这一趋势。2020年,预计“相互宝”全年分摊金额依旧不会超过188元。
针对用户提出的分摊金额上涨的现象,官方回应主要是因为救助人数不断增长,过了等待期、患上重疾且符合救助规则的成员数随之变多;同时,平台需要时间核实用户提交的资料,导致积累了大批的救助名单,从而增加了分摊金额。
此外,相互宝每笔救助金收取8%的管理费也引起了部分用户的不满。
按照相互宝每一期的费用分摊金额计算方式为:每期分摊金额=(互助金+管理费-结余)/分摊成员数,管理费用高达每期互助金的8%,即表示出险得到理赔的个体越多,管理者得到的管理费就越高。
相互宝对此表示, “相互宝”目前收取的8%管理费,是用来维持产品的日常运营、审核调查等;未来会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整体成本,进而降低管理费比例。
相互宝也明确,平台的互助规则都是公开的,不存在为了收取管理费而多救助的可能,仅对符合标准的病人进行救助。
为了确保平台的公正性,“相互宝”目前委托的是第三方调查机构,对救助案例进行线下调查;并有专门的审核团队对案件进行复审和终审,最终决定是否救助。
据了解,调查内容包括申请人疾病和就医状况、申请人既往就医记录等。
网络互助平台将转正规军?
《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互助平台实际参与人数为1.5亿人。
基于此,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5亿人,覆盖中国14亿人口的32%左右。
网络互助平台潜力巨大,且对下沉市场影响深远。
《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互助平台中79.5%的参与者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68%的受访者没有商业保险,72%的参与者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在“相互宝”一周年见面会上,蚂蚁金服也表示,经过2019年的发展,相互宝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亿。在1亿成员中,三分之一的成员来自农村和县域,近6成成员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前不久,水滴公司也公布了一组数据,表示有70%以上的筹款人、赠与人都来自于三线以下城市,77%的互助会员也是来自三线以下城市。
应该说,网络互助平台的迅猛发展,说明我国广阔的下沉市场对于重疾险和类似保障存在巨大需求。
为满足需求,网络互助平台服务的范围、场景也在持续扩充。
前不久,“相互宝”发布了新的公共交通意外互助计划。
这是继大病互助计划、老年防癌计划、慢病互助计划后,“相互宝”发布的第四个独立的互助计划。
但业内专家在肯定网络互助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其“非正规军”的身份可能存在金融、经营、信息、道德、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风险。
目前,这一行业仍处于依靠平台自律的监管空白地带,相应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监督检查滞后,急需加强监管以保护公众利益。
监管近期已有所动作。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发布理论研究称,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相互宝”和“水滴筹”也分别就此作出回应。
相互宝称,希望相互宝的模式经验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并期待在监管指导下,行业能够实现健康发展。
水滴互助则表示,一直在呼吁相关部门尽快落实互助监管,提升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市场,为下一步互助行业的发展和广大用户获取保障提供更清晰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