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特别报道“奋进中国,奋斗有我”,节目讲述了青海可可西里26岁的巡山队员才索加的故事。在今年双节假日期间,才索加和同事依旧坚守工作岗位,在可可西里巡山、保护当地野生动物,他与可可西里的故事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无人区”的前行者
才索加今年26岁,青海人,是索南达杰保护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这人迹罕至的无人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和保护站的队友一起巡山反“两盗”:“盗采”和“盗猎”。这份工作,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困难重重。
可可西里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雪豹等动物的天堂。上世纪80年代,由于藏羚羊皮毛制成的披肩价格相当高昂,不断有盗猎者铤而走险,踏足这片禁区猎杀藏羚羊。这导致藏羚羊的数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几十万锐减到不足两万。
1992年,在玉树州治多县县委书记索南达杰的带领下,可可西里开始打击盗猎分子,许多人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索南达杰在1994年只身抓捕18名盗猎分子,在与歹徒对决的过程中不幸罹难。他被后人铭记,被誉为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才索加所工作的保护站因他得名,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也是以他为原型。如今,才索加的任务,就是站在这些前辈筑起的堡垒之上,守护这片土地来之不易的宁静。
不只要应对暗自潜伏的盗猎盗采者,才索加和同事们还得面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可可西里的海拔在4600米以上,气候严酷,其腹地的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身处其间一旦感冒,接踵而来的肺气肿、肺水肿,随时都有可能夺去生命。这4.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因而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被称为“生命禁区”。
除了索南达杰保护站,可可西里保护区还设有卓乃湖保护站、五道梁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和沱沱河保护站四个保护站。才索加所在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共有14名巡山队员,整个管理处仅有90位工作人员。不足百位工作人员守护着4.5万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这意味着,平均每位工作人员要守护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用快手记录奋斗生活
央视报道的片段中,才索加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他的快手页面。才索加的的快手名叫做“用生命守护可可西里”(快手ID:164772142),对他而言,“用生命守护”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一句庄严的宣誓词和一生的座右铭。
才索加的快手视频记录最多的就是巡山队进入无人区腹地巡山的景象。每年几个保护站会组织五六次大规模巡山,以及随时可能需要出发的小规模巡山。小规模巡山没有特定的时间,一次出行在八九天左右;大规模的巡山则在5到11月之间,深入可可西里腹地,一去就是一个月。
在拍下的送别视频中,家人、同事和这些巡山队员握手贴脸,拥抱送别,“兄弟们又一次地出发了,是为了可可西里4.5万平方公里的安详和宁静,这次与亲人和同事的拥抱告别,意味着沼泽地和陷车等各种事的开头……”
一旦进入可可西里腹地,没有电、没有信号、没有网络,只有等回到保护站,才索加才能将自己拍下的照片和视频发出。因此他更新并不频繁,从2016年6月7日首个视频开始至今,4年多以来,才索加仅仅发布过153个视频。
2017年的一次巡山过程中,才索加亲身体验了与死神近距离接触的滋味。路况恶劣,他们队伍的两台车在返程中同时坏了,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被困在腹地。“吃的已经快没了,只有方便面,还与外界联系不上,当时感到生命到了极限。”
对于这群巡山队员来说,意外状况可能随时发生。虽然有在这里坚守了20多年的队员,保护站里的多数都是如他一般的年轻人,“这里环境太恶劣,对身体是个极大的考验,年纪大了就很难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