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谭元寿在京去世,11年前曾率“谭门”回汉省亲

2020-10-09 20:59:15 作者: 京剧名家谭元

楚天都市报10月9日讯(记者张聪)“我的老家就在湖北江夏。”2009年,即将带着京剧《群英会》回汉“省亲”的谭门第五代传人谭元寿,在北京京剧院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言犹在耳,斯人已去,我国京剧界再次痛失一位大师。今日中午12时,谭元寿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谭元寿的去世,让七代传承的“梨园传奇”京剧谭派痛失当代掌门人。按照网上流出的讣告,谭元寿治丧委员会表示,按相应防疫要求,追悼会将不设灵堂,追悼会时间则会另行通知。

160余年前,武汉江夏区汉调艺人谭志道为躲避战乱,带着儿子谭鑫培北上谋生。谭鑫培在继承父亲衣钵的基础上创立中国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从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谭门”薪传七代,历经中国京剧发展形成至辉煌成熟各个阶段,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

谭元寿6岁学戏,7岁登台与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同台演出《汾河湾》,功底扎实,表演规范细腻。

1938年,谭元寿入富连成科班元字科,从雷喜福、王喜秀、张连福、刘盛通、宋继亭等学老生;师从王连平、沈富贵、茹富兰、钱富川等学武生,受到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1945年结束科班生活,曾为荀慧生“挎刀”、参加裘盛戎的班社,出科后拜李少春为师。1947年,谭元寿和杜近芳在北京合演《红鬃烈马》,获得好评。1949年曾自行挑班。1954年参加北京京剧团。

1962年,他和父亲谭富英、儿子谭孝曾祖孙三代到怀仁堂给毛主席清唱,“毛主席扶着沙发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他管父亲叫谭先生,管我叫小谭,管我儿子则叫小小谭。”

对于谭元寿,观众最为熟悉的就是他在《沙家浜》中扮演的“郭建光”一角。1965年,还在长春拍摄《秦香莲》的谭元寿接到“速回京”的电报,北京京剧团从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来的《沙家浜》,选定了谭元寿作为主角郭建光的扮演者。

据悉,《沙家浜》首演是在上海,因为大受欢迎,一连演出40场。剧中,郭建光戏份吃重,《坚持》一折几乎都是高八度唱腔,多年后谭元寿回忆时曾说,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演下来的,“全凭着年轻吧。”

嗓子好,又具备武生功底,这让谭元寿成为“郭建光”唯一人选,直到1974年耿其昌进入剧组前,《沙家浜》10年来演出近千场,其他角色都有B角演员,就“郭建光”只由谭元寿一人出演。

在北京出生,在北京成长,但谭元寿一直记得家乡。

2009年5月,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谭门”三代回汉省亲,当时已80岁高龄的谭元寿就坦言“我的老家就在湖北江夏”,“我高祖谭志道是唱汉调的,有一个绰号叫谭叫天,实际上是根据老家一种叫‘叫天子’的鸟而来。”谈到京汉同源问题,老人直言自己所听过的汉剧并不多,但汉剧是京剧的鼻祖,早已是戏曲界的公认。“上次去武汉演出还是20多年前了。自从十几年前我找到了祖居地后,一直没机会去看看。”谭元寿说。而那一次的回乡省亲、祭拜祖先,也让他感叹帮老祖宗完成了心愿。

就在去年,楚天都市报曾推出“艺术世家 匠心传承”系列稿件,“谭门七代成就梨园传奇”成为打头稿件。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谭元寿之子、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在“谭家”,从来都是“未学戏先做人”,“我父亲总说上了舞台就要拿出百分之两百的精力,不认真就会出错,观众都是花钱买票的,他不会允许你出错。”而当时他还提到,自己一直在从事老戏整理工作,90多岁的老父亲也会对老戏的整理和新编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为京剧发展贡献最后的力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