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诞辰110周年,他一生的重要创作都与这座英雄城市有关

2020-10-10 23:18:24 作者: 姚雪垠诞辰1

长江网10月10日讯(记者万建辉)10月10日是著名文学家姚雪垠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中国新文学学会姚雪垠研究分会和姚雪垠家乡南阳邓州有关单位在当日主办 “姚雪垠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和相关学术报告会。姚雪垠在湖北武汉创作、生活多年,其代表作品历史小说《李自成》就是在武汉写成的,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姚雪垠研究专家吴永平称:“姚老与武汉有着超乎寻常的缘份。”

“姚雪垠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

10日晚,吴永平在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时介绍,2019年初,他着手写《姚雪垠评传》,原计划今年10月写完,写了一半遇上疫情。现计划明年10月前写成。全书完成后将分上、下两册,有60万字。

吴永平说,姚老与武汉有着超乎寻常的缘份,他一生的重要创作都与这座英雄城市有关。

姚老的成名作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创作于武汉。1938年4月,姚雪垠从河南开封来到武汉,下榻武昌两湖书社,创作了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该小说写成后,他先给了《战地》月刊的主编舒群,对方嫌小说中河南方言太多,把稿子退了回来。他只得寄给远在香港主编《文艺阵地》的茅盾先生。茅盾非常欣赏这篇小说,不仅马上发表,还撰写了热情洋溢的评论。郭沫若、张天翼、黄绳等著名文艺家也纷纷发表评论,给予高度评价。不久,该小说被译为俄文和英文,名声远播海外,姚雪垠“名扬天下”。

姚老的长篇小说巨著《李自成》构思成熟于武汉,前两卷创作于武汉。1953年8月,姚雪垠从河南调来武汉中南作家协会担任专业创作员,在武汉生活了22年。1957年10月起笔创作《李自成》第一卷,1963年7月交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72年完成《李自成》第二卷,1976年12月仍交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975年12月,姚雪垠离汉赴京,开始了生命的最后征程。

姚雪垠生前照片。

回顾和姚雪垠的交往,吴永平介绍,他1983年初选定“姚雪垠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作为硕士论文题目,1984年4月第一次去北京拜访姚雪垠先生,今天仍记得当时对姚老的第一印象。姚老有一双特别有神的大眼睛。“说实话,我从未见过那么晶亮的眼神,真诚坦荡睿智,摄人心魄。”

吴永平说,姚老创作的《李自成》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历史小说,在诸多艺术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曾拥有几乎最多的读者,也曾得到许多大师的高度评价;它更是一部极其罕见的“箭垛式”的文艺作品,数十年间引发无数纷争,可谓集各种毁誉于一身。

姚雪垠生前曾说过:生前马拉松,死后马拉松。前一句说的是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后一句说的是宇宙无涯,艺术长存。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知名文学评论家樊星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读《李自成》第一卷入迷,后来得知《曾国藩》的作者唐浩明也因读此书而震撼。70年代末,该书第二卷出版,记得茅盾先生盛赞:此书填补了“五四”以来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空白。

樊星说,联系到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空前繁荣,可以说《李自成》开了先河。其恢弘气势、深厚文化底蕴体现出中国气派。虽然书中的李自成形象难免时代的局限性,但全书堪称史诗。

关于对姚老的印象,樊星说,姚老长期担任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经常出席会议。他曾参会,近距离接触姚老,印象最深的是姚老平易近人,很健谈,谈他的创作心得,谈他对文坛的看法,率真,而且诙谐。有一次姚老谈自己身体好,说医生体检后说他八十高龄,心脏的活力如同六十岁人。说完爽朗大笑。樊星表示,要学习姚老笔耕不辍、乐天爽朗的精神。

湖北省文联、省作协原党组书记李传锋参加了10日在南阳举行的“姚雪垠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李传锋说,姚老在湖北生活工作几十年,写出了《李自成》等巨著,这是湖北人的骄傲。姚老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一名杰出战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他坚定的党性初心,他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都很好地体现在他的艰巨的创作实践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