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工匠李晓:32年,他见证了工装夹具的“三代”更迭

2020-10-13 11:18:21 作者: 经开工匠李晓

工作32年,扎根生产一线,他见证了工装夹具的“三代”更迭;手到病除,思路新颖的维修技艺,诠释了他精钻技能、勤学创新的工匠初心;工作中大胆创新,攻克了多项重点难点问题,被员工亲切地称为“夹具通”——他就是经开区龙头企业陕汽集团车身厂装焊保障车间夹修班钳工高级技师李晓。

平时多学习积累

关键时候脑子就能蹦出好点子

熟悉李晓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爱学习的人,只要车间有新到的夹具,他总是第一时间跑过去,一边围着夹具转,一边琢磨新夹具的设计思路、控制原理、维修方法,几十年下来,他积累的学习心得写满了6个记录本,维修工具换了三四茬,他总说;“平时多积累,关键时候脑子里就能蹦出好点子。”

今年3月初,正值公司复工复产加速期,车身厂急需提升X3000驾驶室卧铺加宽车型产能,但是该车型的顶盖产能却成了生产瓶颈,分厂立即成立攻关小组,用2天时间创新自制顶盖骨架工装,经验丰富的李晓成为了夹具安装调试负责人的不二人选。正当大家加快安装调试进度时,顶盖骨架上的8个弯梁安装在夹具上却取不下来了,眼看时间节点越来越近,大家急的团团转,李晓顶住压力,通过观察分析,结合焊接变形、误差累计等因素,创新安装思路,将原来水平面与侧面的定位销,改成单侧定位销+角铁混合限位的方法,顺利解决问题,保证了车身厂高产期380辆/天产能。

多干多想多练

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就越多

李晓在工作中跑的勤、干的多、修的快,面对各种维修难题,他都能分类施策及时攻克。大干期间的一天夜里,加工人反映德龙高顶顶盖出现鼓包、凹坑质量缺陷,车间工艺员找到李晓说明情况后,他二话不说,立即赶到生产现场,拿着手电筒,钻到夹具下面,查看电极强度,试验夹具稳定性,分析焊点位置。随后,他连夜制定解决方案,赶在第二天夜班前,将他创新自制的整体式无痕电极构件安装到位,当晚质量问题就彻底消失,该创新项目获得陕西省优秀质量管理一等奖。类似的创新改善案例他还有很多:创新加工方式,采取自动式焊钳定位焊接,解决德龙前围总成与侧围总成之间4mm错位质量问题,每年节约成本近10万元;创新自制加紧螺母定位工装,解决德龙刮水器支架总成螺母焊接错位质量问题,每年节约维修费用近20万元。每一次成效显著的改善创新,都凝结了李晓的莫大心力,正像他所说的,“累点不算啥,只要多干多练多想,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就越多。”

吃透学精,把基础打牢

就会走的稳,跑的快

从看图纸、画标线,到装夹具、布气路,再到修故障、做总结,李晓始终坚持让徒弟们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掌握基础核心知识。他经常对徒弟们说,“把夹具吃透学精,基础打牢,在提升维修技能的路上,就会走的稳,跑的快。”为此,李晓还创造性的制定了“抢修培训法”和“平常训练法”,他抢修时,让徒弟们看维修过程,记维修方法,学习他与加工人沟通要点,之后,他再给徒弟讲解;在平常生产间隙,他模拟多种实际故障,训练徒弟找准“病灶”能力,快速精准维修,拓展维修思路,提升维修技术。“师傅用的这个办法很好,我们通过模拟实战,练习维修技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是夹修班班长、钳工技师的舒超说。除了给4名徒弟传授技能之外,李晓还为每年新入职的大学生进行夹具工装知识培训和现场指导,并利用生产间隙,先后给车间40余名员工教授钻头的修磨方法,使车间各岗位员工用钻头打扩孔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双提升。

来源: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