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记得蒋干盗书的故事。据说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很仰慕吴军统帅周瑜的才华,派同乡蒋干前去劝降,结果被周瑜将计就计,伪造信件,骗得曹操杀掉谙熟水战的降将蔡瑁。有人还把这看成是反间计的典型事例。
其实这是通俗小说之误。
蒋干确有诱降之行,它发生在曹操赤壁战败之后的一年里。曹操是个很会用人的统帅,虽然在赤壁诈降、火攻中吃尽了苦头,却对对手周瑜的才华异常钦佩。一天忽生奇想,打算招诱这位年轻的东吴统帅归附自己麾—下。他听说九江人蒋干一向能言善辩,又能与周瑜拉上同乡关系,就派他前往江陵探望周瑜。
周瑜早就猜到蒋干的来意,见面之后劈头便问:“子翼,你太辛苦了,远涉江湖,足为曹操作说客的吧?”蒋干被点破来意,辩解说:“我与足下别离很久,特来叙旧,并学习治军雅规,怎能怀疑我是说客呢?”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师旷山的耳朵那样聪灵,但听弦赏音,还是能够知道雅意的。”接着,周瑜设宴款待蒋干,请他参观军营队伍和仓库军资,就是不同他谈军旅事务。几天以后,周瑜把蒋干请来,明确表态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已之主,外托君臣之义, 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与共。就算苏秦,张仪那样的说客,也无法说动我,这哪是足下所能做到的呢?”蒋干默默无言,离开了江陵。向曹操交差说:“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辞所能离间的。”
曹操最早采用“书间”并获得了成功。
尽管历史没有曹操因伪造书信而上当受骗的事实,但不是说这类间谍活动与他毫无关系。事实上,曹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为《孙子兵法》的《用间》篇做了大量注释。他本人还是个手段高超的用间老手,最早采用“书间”并获得了成功。
那是公元211年,曹操率军进攻占据关中地区的马超、韩遂。二人闻讯,调遣了十万关西精兵,集结在潼关一带,与曹军对峙。曹操手下的谋士劝他说,关西兵惯用长矛作战,不精选前锋是抵挡不住的。曹操淡然置之,说:“打不打仗,在我,不在马超。他们长矛使得再好,也没有用武之地。你们坐观胜利吧。”曹操采取结营缓进的战术,不轻占战,步步紧逼,并伏兵击破丁马超的夜袭。马超、韩遂见自己的优势施展不开,形势越来越不利,派使者到曹操营中割地求和。曹操假意答应了,实际上是想利用阵前会面讲和的机会,设法离间马超、韩遂之间的关系。
会面那天,韩遂出马与曹操相见。他们是老相识,曹操不时提起往事,闭口不谈军事,所以两人谈笑风生,很是亲热。韩遂回营后,马超一再问他与曹操说了些什么,韩遂说只是叙旧,马超心中不信,从此心生疑念。过了几天,曹操又写了一封信给韩遂,按照古人正式写信的规矩,都要在打草稿后誊清一遍,便于阅读。而曹操这封信故意多所窜点,如同韩遂改动过的。信中说:“你参加起兵,是别人逼的,希望你早点过来。”韩遂为了显得心中无愧,把曹操的信交给马超,谁知更引起马超的团团疑云。接着,曹操突然发动进攻,马超等人由于怀疑韩遂,不能同心协力,结果兵败旗倒,逃奔到凉州,关中大部分地区被曹操占领。
书间是实施离间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只要能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无论派人还是写信,都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八年之后,曹操的使节破坏吴蜀联盟,取得战场上得不到的战果。只是策划这次间谍活动的,是曹操手下大将司马懿。
公元219年夏,刘备派遣人将关羽进攻驻守襄樊的曹军镇南将军曹仁的部队。曹操派左将军于禁前往驻守,结营于樊城之处。恰巧当地一连下了十多天大雨,汉水暴涨,溢出堤外,淹没了城外低洼处的于禁军营。于禁率领将士避水于高阜之处,受到驾驶战船的蜀军的猛攻,被逼投降。接着,关羽围困樊城,招降了曹魏荆州刺使胡修,南乡太守傅芳,迫使曹操开始考虑迁都黄河以北,躲避关羽的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