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坐拥二十万瓦岗大军 李密是如何让瓦岗寨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2020-09-27 17:19:41 作者: 李密坐拥二十

二、瓦岗军与宇文化及交战糟糕后果

正当瓦岗军在洛阳陷入与王世充的苦战时,李密又遇到了一个关系命运的战略选择。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率骁果军北上返回长安,由于洛阳是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两虎相遇,斗还是不斗?李密的选择是打宇文化及。这一决定令人难以理解。

宇文化及背负着弑君的恶名,而且又擅立秦王杨浩为帝,不论于隋朝官方还是于起义军,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份儿,放他入关,自然会有人收拾他。最现实的是,洛阳的王世充就不大可能与宇文化及和平相处。

瓦岗军完全可以让开道路,放宇文化及入长安,引诱其他力量与其相攻相杀,瓦岗军蹑其后,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处理好宇文化及问题,反倒可以抵消进攻洛阳的战略失误。

但遗憾的是李密又一次作出了错误选择。他自恃兵力强盛,率部在河南北部与宇文化及恶战一场,将隋朝最后一支主力骁果军打得溃不成军。宇文化及向北逃窜,李密无力追击,便又收兵回到洛阳,继续进攻王世充。

只是此时的瓦岗军已不复昔日之勇。骁果军是隋军精锐中的精锐,瓦岗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劲兵良马在战斗中极大消耗,从力量对比上看,对王世充已没有太大的优势了。就在这两大战略失误之后,李密和瓦岗军迎来了末日。

三、邙山之战

王世充和李密在洛阳一带已前后交战百余次,双方各有损伤,李密的重要谋士柴孝和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溺死于洛河,王世充的部将杨威、王辩、霍举、刘长恭、梁德等也死于对瓦岗军的战斗中。在宇文化及事件之后,胜利的天平已悄悄倒向王世充。

李密虽知实力受损,却没有认真考虑怎么作出改变。瓦岗军没有建立像样的政权,没有固定的府库,也没有补给系统,所有粮秣均来自于隋朝粮仓。吃到后来,储粮浩大的回洛仓也逐渐告罄,李密只好压缩开支,减少对将士的赏赐。瓦岗军将士久战疲劳,又得不到奖赏,军心日渐离阻。

公元618年九月,王世充率五千兵来决战。在战前李密采纳了多数将领的正面迎敌主张,却殊不知此时的瓦岗军已经在数次大战后伤及元气,已不复当年之勇。结果与王世充一战既败;而在己部造成受重创后,李密又因初胜宇文化及,骄傲轻敌,不设壁垒,致使王世充部派一支200余人的奇兵突袭成功,瓦岗军又败。

李密打算回到洛口仓城休养生息,就在即将入仓城的前夕,李密的右长史邴元真信心动摇,把瓦岗军的动向告知了王世充。李密虽已侦知邴元真的情况,却假装不知,将计就计,企图等王世充军过洛河时半渡而击之。

然而瓦岗军屡败之余,已无复当初军纪严明、令行禁止的气象。李密派去侦察王世充进军的候骑,竟然粗心大意没有侦察到情况。王世充大众已然涉洛,李密才仓皇出军迎敌。结果力不能支,败走虎牢关。

正是李密一次次的骄傲轻敌,不断给王世充以喘息、补充的机会,使得原本各有胜算的情况下瓦岗军战败。经此一役,瓦岗军已再无翻身之可能。邙山之战失败后,李密不久便投降唐朝,之后又被杀。

邙山之战虽然是瓦岗军失败的终点站,却也是在之前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李密的战略失误、部队上下失和、常年征战部队元气亏损等等等等,都致使在中原大地上风头一时无两的瓦岗军,在短短一年之内迅速失败,走向了灭亡。

为什么李密百万大军失败一次就土崩瓦解了?

这要从李密集团的构成说起。李密集团脱胎于翟让的瓦岗军,翟让本人是东郡法曹出身,不是什么普通老百姓,而是地方的大豪强,他所聚拢的团队,其实也是同郡的“土豪”,比如徐世勣父子、单雄信等人,这是瓦岗军的基础老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