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俊才”是一种接近于自负的肯定句;而“必有用”的用,就有些略显下乘,毕竟有用无用,是需要别人来定义的。而“天生吾徒有俊才”则表达出这样一种感觉:不管你用不用我,我就在这里,俊才于我,不增不减!
此外,从后面的“岑夫子、丹丘生”看,“吾徒”也还有可能是指“我们”这么一个知心小团体,而不单单是指李白这一个单独个体。最后,从韵脚上考虑,“天生吾徒有俊才”和后面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更加押韵。
第四处:
「请君为我倾」变「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处变化最为明显,后者不仅在此句后增添了三个字“倾耳听”,还在前面加了“将进酒、杯莫停”这句题名,为的就是用“听”字和“停”字押韵。
而残卷中则更显简洁,“为我倾”这个韵直接和前面的“丹丘生”韵相对。虽然这两句诗文表达的意思相差无几,即众人为其歌声所倾倒,但增添了“将进酒、杯莫停、倾耳听”的流传版本,极有可能是为了强行往汉乐府的《将进酒》题目上靠。
第五处:
「钟鼓玉帛岂足贵」变「钟鼓馔玉不足贵」
这两句,“玉帛”改为“馔玉”,语气由反问改为肯定,差异显而易见。
先说前者,“玉帛”就是圭璋和束帛,都是名贵之物,是作为诸侯会盟朝聘举行礼仪时使用的玉器、丝帛等礼器。而“馔玉”的意思,就是形容食物精致,珍美如玉。而如果和前面的“钟鼓”结合起来则是另外一番意味。
“钟鼓玉帛”出自《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其实代表了春秋时期的礼乐文化,这是属于贵族的一套东西。而后者说通俗点就是“吃着火锅听着歌”,用来形容一种富贵豪华的生活。
两者相较,高下立判,因为“钟鼓玉帛”不仅有更有古意,而且其中包含有地位“尊贵”之意,而不仅仅是吃香喝辣的“富贵”,这也与后面要强调的“贵”字暗合。
至于语气上的转变,反问句显然更好一些,因为陈述句中的“不”字,会和后面“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不”字形成重复,读起来缺少灵动之感。
第六处:
「古来圣贤皆死尽」变「古来圣贤皆寂寞」
这恐怕是全诗最为震撼人心的一句,诗仙竟敢放言:“圣贤皆死、唯我独存”,白之狂放,可见一斑。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重理性、尊圣贤的宋人眼中,“古来圣贤皆尽死”简直堪称大逆不道之言,必须得给它换掉。
而从文句分析,“皆死尽”和“留其名”更搭,虽然略显粗俗,但胜在直白,试想一下你酒酣耳热之际,还能左一个“之乎者也”,右一个“诗云子曰”吗?这首写于752年的诗歌,正是李白政治碰壁、官场失意的杰作。不喝闷酒、不说大话、不癫不狂,这怎么还能叫李白?
传说李白晚年有言:“我死后,万年后的人都会记住我”,我想,通过这首诗的解读来看,李白他真的做到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饮者”留其名,而是作为“谪仙人”永载史册!
而这一个唐版《惜樽空》和宋版《将进酒》,狂放与温婉之间,都是李白。
02属于李白的狂
李白的狂,不仅仅在这《将进酒》一时,而是贯穿于他生命的自始至终。
十五岁那年,一提起笔写赋,就忘了司马相如是谁: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年少的时候,爱做游侠儿,学了些剑术,就敢放言: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
到了找工作、投简历的时候,当面揶揄面试官: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听到皇帝召见,哈哈大笑,心想“俺果然不是种地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为了证明自己是官方认证的仙人,他写道: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面对大众偶像孔夫子,他敢于世人面前嘲笑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