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进攻长沙靖港的太平军,谁知中了埋伏,全军大败。回到长沙后,左宗棠夜里来见,直接对着曾国藩大骂:你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当时曾国藩是湘军统帅,左宗棠只是湖南巡抚的小小幕僚,为何他要对曾国藩如此大骂呢?
曾国藩对靖港“念念不忘”
1851年,太平军兴起,此时的曾国藩正在家中服丧。清朝廷命令各地积极抵抗太平军,此时命令曾国藩展开团练,进而形成了湘军的雏形。虽然此时曾国藩卸任了户部侍郎,可是朝廷又对他的团练寄以厚望。
1954年3月,曾国藩带领湘军积极出动,与太平军展开凶狠的斗争。在清军岳州失败后,曾国藩率领湘军精锐和其他军队2万余人来到长沙附近驻防。此时的太平军已经席卷南方各个省,尤其是在湖南境内异常活跃。尤其是太平军的祥贞部已经制定好计划,首先要攻取湘潭和长沙的靖港两地。
在太平军的猛烈攻势下,清朝的正规绿营军毫无抵抗之力,在战败后纷纷投靠曾国藩的湘军。在对比下,曾国藩虽然只是团练首领,却已经有了非常重要的军事实力。
3月底,进攻靖港的太平军被湘军痛击,丝毫占不到便宜,所以大部分太平军绕道开始进攻湘潭。此时驻守在长沙的曾国藩想要按照朝廷的命令,直接去进攻武昌。可是,众多部下和当地官员力劝曾国藩,如果失守湘潭,湖南将毁,抵抗太平军的实力又会大打折扣。面对湘潭的重要位置和资源,曾国藩派副将塔齐布率领1300湘军前去支援。自己则带剩余兵勇慢慢向湘潭推进。
可是,就在出发的前一夜,曾国藩接到密报:靖港的太平军已经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去进攻湘潭了。剩余的太平军警惕松懈,当地团练已经偷偷架好浮桥,静待湘军前去攻打。
此时曾国藩被靖港的空虚吸引,他认为如果拿下靖港,就占有了水上要道。太平军不但增援困难,就是去进攻湘潭的太平军也会受到首尾不能相顾的影响。如果拿下靖港,可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湘军在长沙大败
随即,曾国藩率领800湘军和投靠而来的清军,加在一起5000多人启程前往靖港。在一切安排妥当后,4月28日,曾国藩率军开始进攻。
当大部队冲进靖港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这里一个太平军的影子都没有。随后,周围山上喊杀震天,2万多太平军从周围一起围攻过来,原来这是一次太平军的埋伏行动。
受到如此围攻,曾国藩的部队立刻崩溃,士兵纷纷逃散,遍地死伤。站在船头指挥的曾国藩万念俱灰,想着自己的士兵将会惨死,而这次围攻又会是一场巨大的惨败,他心中一凉,一头栽进水中。
周围的护卫见到慌忙救援,在曾国藩旁边的章寿麟也随即跳入水中,将曾国藩救起。随后,部队急忙撤离,曾国藩的战船也侥幸逃脱。虽然自尽投水没有成功,可是回到长沙的曾国藩万念俱灰。
而他自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他所带领的湘军损失惨重,他认为这次失败首要原因就是自己指挥失误,没有看到太平军的埋伏意图,十分愧疚。其次,曾国藩本就心高气傲,在团练如此成功的情况下,当时发表的壮志豪言已经成为空话,遇到大败,深感无脸再见家乡父老。最后,曾国藩算是违抗了朝廷的命令和自己下属的建议,要是胜利还好,但是结果又是大败,预感将要受到朝廷的沉重责罚。
曾国藩再次自杀
在长沙水边的船上,曾国藩辗转反侧,思来想去还是想死。于是,他命令自己的弟弟曾国葆立刻去城中购买棺材,自己则亲手写下一篇死前的遗言,向皇帝作最后的陈词:
为臣力已竭,谨以身殉,恭具遗折,仰祈圣鉴事。臣于初二日,自带水师陆勇各五营,前经靖港剿贼巢,不料开战半时之久,便全军溃散。臣愧愤之至。不特不能肃清下游江面,而且在本省屡次丧师失律,获罪甚重,无以对我君父。谨北向九叩首,恭折阙廷,即于今日殉难。论臣贻误之事,则一死不足蔽辜;究臣未伸之志,则万古不肯瞑目。谨具折,伏乞圣慈垂鉴。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