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5个儿子。司马衷是次子,是正宫杨皇后所生,所以于武帝泰始三年被立为太子,时年9岁。
司马衷一、两岁时,大家发现他简直就是个弱智,是一个什么都弄不清楚近乎白痴的低能儿。因长子已于两岁时夭折,按封建皇族礼法只能立他为太子。但司马衷实在让老爹晋武帝瞧不上眼。武帝司马炎见他痴愚异常,恐怕难继大统,所以想在其他儿子中选个聪明能干的当自己的继承人。
武帝和杨皇后商议改立太子一事,杨皇后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位,就不厌其烦地唠叨“自古立长不立幼”祖制,坚决要立司马衷,武帝拗不过她,又不便擅改古训,只好立司马衷为储君。
儿子众多,而且二儿子秦王司马柬一度人望很高,被很多人认为是更为合适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司马炎仍然选择了以司马衷为继承人,而拒绝了其他人的建议。这个事情确实看起来很奇怪,不太符合逻辑。
但是,如果从司马炎的经历来看,就会发现,这个选择并不奇怪,而是合乎逻辑的结果。
司马氏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开始,基本上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权。但高平陵之变是一次政治逆袭,风险非常高。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得到了曹魏政权的一大批功臣勋旧集团的支持,尤其是文官集团的支持,如蒋济、高柔等人,都是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支持者。
高平陵之变顺利除去曹爽集团之后,又通过废黜齐王芳、改立高贵乡公髦,之后又弑杀曹髦,改立曹奂,这一系列废立皇帝的举措,逐步暴露并将仍然忠于曹魏政权的一批大臣边缘化,而用忠于司马氏的文武臣僚取代,才逐步完成权力转移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淮南三叛,都是以反对司马氏专权为名义的。
相比之下,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司马懿一直是把司马师当作自己的接班人培养。甚至司马师的几次婚姻,也完全是服务于司马氏家族的政治利益的。发动高平陵之变前,在进行秘密策划的时候,司马懿也只和司马师商量过,连司马昭都没有在事前得到消息。
所以政治才华平庸,气度也不太宽的司马炎最终选择了死硬到底,再加上司马衷运气好,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司马遹,立刻就被立为皇太孙,司马炎又多了一个挡箭牌“太子仁厚,皇太孙又聪明伶俐”,司马家的皇位继续在这一支流传下去,当然是万岁万万岁喽。当然,后来的八王之乱到永嘉之乱,彻底证明了司马炎的想法,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