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要从公元前二百一十年七月的一天说起。这一天烈日高悬,大秦帝国的出巡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在河北平原之上。只听得车辚辚马萧萧,所有的官员和随从都噤若寒蝉。熟悉秦始皇脾气的人都知道,如果他们不慎发出了一点嘈杂的声音,等待他们的将是来自那位始皇帝的严厉处罚——那个冷酷的君王,此刻正坐在他那豪华的辒凉车里,没有人知道他正在想什么,更没有人敢去打扰他……
直到过了一个月之后,这些大臣们才从李斯发出的诏书中,得知了那一天秦始皇突然暴毙的消息。今天的人们,已经无法得知他们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中是否有无数大大的疑问,始皇帝究竟是如何暴毙?他临死之前又有什么人在侧?他死亡的消息,又为何被隐瞒了一个月之久?而这些问题,也恰恰是历来的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这样记载始皇帝之死:
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
从这段语焉不详的记载中,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秦始皇生命的最后时刻,曾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了长子扶苏,诏令扶苏从上郡回到咸阳,主持自己的丧葬等一切事宜。但是这封诏书没有来得及发出,就被在场的三个重要人物胡亥、赵高和李斯加以伪造。等到始皇帝突然死去,赵高等人又严密封锁消息,将始皇帝的尸体放在辒凉车中,让百官如同往日一样请示奏事,一切完全如同秦始皇在世时一样。
那么,这段记载,又向人们传递了怎样的消息呢?对此,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进行了大胆的解读。他认为,秦始皇之死并非自然死亡,而是死于暗杀,而这个幕后黑手不是别人,正是秦始皇宠爱的少子胡亥。而支撑他做出如此推断的理由如下:
第一、秦始皇历经长途跋涉,一路的劳累诱发了幼时的癫痫之症。但是尽管如此,秦始皇应该不会马上死去。而在这段时间内,巡游的队伍完全可能从沙丘走回咸阳,而不应该以秦始皇暴毙与沙丘而结束,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第二、秦始皇自知命不久矣的时候,意识还比较清醒。他应该认识到胡亥并非是自己合适的接班人,所以才亲自写下诏书给扶苏,称“朕巡天下,……不幸归途疾发。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并命令赵高马上把信送给远在上郡的扶苏手中,无奈赵高和李斯串谋,篡改了遗诏,而更吊诡的是,秦始皇居然在第二天就神秘死去了。根据郭沫若的研究,第二天赵高和李斯惴惴不安地打开温凉车时,却意外地发现“秦始皇的右耳里流着黑血,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经硬得和石头一样了。”
郭沫若认为,这件事”除了胡亥一人之外,连李斯、赵高都不知道……加入到了现代,解剖的小刀是可以发现出秦始皇的右耳里边有一条三寸长的铁钉的“,故胡亥是为了争夺皇位害死了秦始皇。
在历史上,胡亥联合权臣赵高和李斯矫诏杀死扶苏,并将所有兄弟姐妹一并处死,是一桩铁板钉钉的公案。然而,秦始皇在沙丘的暴毙之谜,却一直是历来的史学家们难以破解的疑案。难道,事实真如郭沫若推测的那样,胡亥为了夺权而将一向宠爱自己的父亲亲手置于死地,如果这种推论是正确的,那么在这整件事情当中,赵高和李斯是否参与其中,他们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恐怕就需要更多人们尚未发现的史料来加以印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