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刘晔建议进军益州, 为何遭曹操拒绝, 原因主要有三个

2020-09-13 15:13:33 作者: 司马懿和刘晔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发生在曹操收降张鲁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司马懿、刘晔和诸葛亮。原文如下:

张鲁急退,背后曹兵赶来。鲁到城下,杨松闭门不开。张鲁无路可走,操从后追至,大叫:“何不早降!”鲁乃下马投拜。操大喜;念其封仓库之心,优礼相待,封鲁为镇南将军。阎圃等皆封列侯。于是汉中皆平。曹操传令各郡分设太守,置都尉,大赏士卒。惟有杨松卖主求荣,即命斩之于市曹示众。后人有诗叹曰:“妨贤卖主逞奇功,积得金银总是空。家未荣华身受戮,令人千载笑杨松!”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遂按兵不动。却说西川百姓,听知曹操已取东川,料必来取西川,一日之间,数遍惊恐。玄德请军师商议。孔明曰:“亮有一计。曹操自退。”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收降张鲁,终于夺取了汉中。司马懿和刘晔随即提出尽快进军益州的建议,但遭到曹操的拒绝。不过,得知曹操占据汉中的消息,益州上下一片惊慌,刘备向诸葛亮问策,诸葛亮提出联络东吴的建议,认为只要孙权能向合肥发动攻势,曹操必将离开汉中支援合肥战场。刘备依计而行,孙权果然进攻合肥,曹操大军也离开汉中驰援合肥。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刘晔对关羽和张飞的评价,叫做“勇冠三军”, 意为勇敢和勇猛天下第一,比喻骁勇善战。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当中的“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小说中提到的这一故事情节,是历史记载是完全相符的。据《晋书?宣帝纪》载:“(司马懿)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三国志?刘晔传》中也提到:“鲁奔走,汉中遂平。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大军遂还。”

既然司马懿和刘晔都提出进军汉中的建议,曹操为什么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呢?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来看,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是自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的主要精力由不断发动对外战争转向对内整肃,为自己取代汉朝做准备,此举也引发了不少忠于汉朝大臣的强烈不满,从而造成了曹魏境内局势的不稳定。曹操担心自己在外时间太长,难以稳定局势,而征讨益州势必需要漫长的时间。故此,曹操决定放弃进军益州这一大好时机返回中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